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四月十三日游灵隐二首·其二》
《四月十三日游灵隐二首·其二》全文
明 / 张宁   形式: 七言律诗

灵鹫峰边合涧东,风光不与昔游同。

春蚕作茧柔桑尽,社燕移巢旧巷空。

风荡泉声犹振激,雨阴山色久溟濛。

结茆便欲岩栖老,时物惊心归兴浓。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四月十三日游览灵鹫峰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展现了季节更迭与自然环境的变化。

首联“灵鹫峰边合涧东,风光不与昔游同”,开篇即点出地点和时间,灵鹫峰边的景色与往昔有所不同,暗示了季节的变换和时光的流逝。这里“风光”二字,既指自然景观,也暗含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春蚕作茧柔桑尽,社燕移巢旧巷空”,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春蚕吐丝作茧,桑叶逐渐被蚕食殆尽,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界的更新;而社燕(即燕子)迁徙,旧巢空寂,暗示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这两句通过动植物的活动,生动地展现了春去夏来的自然规律。

颈联“风荡泉声犹振激,雨阴山色久溟濛”,转而描写风雨中的山林景象。风吹过,泉水的声音依然激越,雨后的山色笼罩在一片迷蒙之中,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这里通过声音与视觉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情感的深度。

尾联“结茆便欲岩栖老,时物惊心归兴浓”,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他产生了想要在此终老的想法,但同时,外界事物的变化又触动了他的思乡之情,使得归心更加浓厚。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时间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灵鹫峰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季节变换带来的生命循环与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逝、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故乡和归宿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张宁
朝代:明   号:方洲   籍贯:浙江海盐   生辰:1426—1496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 
猜你喜欢

同句吴周秀才登岳阳楼雨中望君山作

久客知吴语,高楼自楚歌。

青山浮木面,白鸟没烟萝。

仙去苍梧远,云生天岳多。

乡关眇何许,日暮洞庭波。

(0)

荅明卿斋居见赠

紫微夜灿建章开,圣主亲祠太乙回。

禁月千门龙驭肃,宫云五色凤笙来。

金茎秋落仙人掌,白雪歌残楚客才。

莫谓汾阴能献赋,汉皇当日问蓬莱。

(0)

送将归

客子远役兮,驷马驰。驾言长往兮,适郊圻。

念我同心兮,怅有违。送君河桥兮,牵君衣。

问君去兮,何时归。恨无羽翼兮,同君飞。

岁暮不归兮,当谁依。

(0)

书林风木为徐桥徐资时作

瑟瑟悲风起墓林,亲容何处可追寻。

九原徒抱终天恨,三釜难忘此日心。

飒沓秋空时作籁,萧疏白昼自成阴。

谩将绘事传遗迹,耳底无声泪满襟。

(0)

姚江草堂

草堂旧在姚江浒,门对清流列环堵。

明窗净几似仙家,中有佳人服勤苦。

养高懒去干州县,十载将心攻笔砚。

兴来不赋散人歌,闲时只读功臣传。

珠玑文绣撑心胸,袖携长策朝重瞳。

丹墀独对五千字,群英谁敢争前锋。

长安陌上恩荣日,从此金门遂通籍。

青春衣绣入乌台,寒郤当年读书席。

客边日夜长相思,别来庭树生孙枝。

清泉白石画中景,凉风疏雨灯前诗。

有时高望添惆怅,梦魂飞到姚江上。

千树桃花几度红,半庭芳草元无恙。

去年怀归奏明主,晓叩天阍听天语。

鉴湖赐与贺知章,一棹南还特相许。

啸歌重上江边堂,藤花落地莓苔香。

纱帽笼头作堂主,坐令蓬荜增辉光。

寻踪访旧多零落,只有青山宛如昨。

虽云田野久荒芜,且喜松篁未萧索。

未归长忆故园春,到得家来兴已分。

不为草堂无乐趣,此心一饭敢忘君。

(0)

北京八咏·其二玉泉垂虹

山前树底碧迢迢,试问源头出处遥。

斜落石梁疑饮涧,远趋沧海欲吞潮。

声从夜雨添来急,影逐晚风吹不消。

太液池边春似锦,绿波长带翠烟飘。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