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心迹应无住,腊月逾淮上五台。
宝地近临天界上,佛香遥度雁门来。
山中别友惟留偈,雪里逢人只寄梅。
此去安禅高绝处,旧游知不忆天台。
浮云心迹应无住,腊月逾淮上五台。
宝地近临天界上,佛香遥度雁门来。
山中别友惟留偈,雪里逢人只寄梅。
此去安禅高绝处,旧游知不忆天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前往五台山修行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联“浮云心迹应无住,腊月逾淮上五台”以浮云象征僧人心境的飘逸与自由,腊月时节越过淮河前往五台山,既展现了僧人坚定的意志,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孤独。
颔联“宝地近临天界上,佛香遥度雁门来”将五台山描绘为接近天界的神圣之地,佛香从遥远的雁门传来,不仅增添了宗教氛围,也寓意着心灵的净化与升华。颈联“山中别友惟留偈,雪里逢人只寄梅”则通过僧人在山中与朋友分别时仅留下偈语,以及在雪中遇见他人时只寄予梅花的情节,展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尾联“此去安禅高绝处,旧游知不忆天台”表达了僧人前往五台山修行的决心和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同时也暗示了他将远离尘世,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整首诗通过对僧人旅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精神内涵,以及诗人对僧人高尚品质的赞美。
尽日凭高步台阁,意气飘然摆羁缚。
灵踪绝迹万千状,群玉排青插寥廓。
点头巨石势欲动,突立试剑峭如削。
剑池在岭不惮浚,造化神工巧镌凿。
寒湫耿耿浸云根,大旱烧云源不涸。
跳珠喷激莹无痕,百斛珠玑缀疏箔。
丹青妙手画不到,一点尘埃无处著。
僧居占尽佳山景,楼殿高低半丹雘。
午斋寂寂山风幽,续断风摇四檐铎。
始疑东海转鳌背,蓬莱弱流在西角。
千岩万壑看不厌,自谓它山尽糟粕。
我来因作神仙尉,得舍尘寰少盘礴。
不因仙客为先容,争得看山这一脚。
乃知世俗徒扰扰,不若甘心处恬薄。
长啸拂衣归去来,旧山亦有云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