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树底碧迢迢,试问源头出处遥。
斜落石梁疑饮涧,远趋沧海欲吞潮。
声从夜雨添来急,影逐晚风吹不消。
太液池边春似锦,绿波长带翠烟飘。
山前树底碧迢迢,试问源头出处遥。
斜落石梁疑饮涧,远趋沧海欲吞潮。
声从夜雨添来急,影逐晚风吹不消。
太液池边春似锦,绿波长带翠烟飘。
此诗描绘了玉泉垂虹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雄浑与柔美。首句“山前树底碧迢迢”,以“碧”字点出景色的清幽,而“迢迢”则赋予了山色深远之感,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绿色世界之中。接下来,“试问源头出处遥”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那未知的源头,激发了对自然奥秘的好奇与探索。
“斜落石梁疑饮涧,远趋沧海欲吞潮”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水流的姿态。水珠斜落石梁,仿佛在轻饮山涧之水;而远处的水流,则似乎正向着大海奔去,欲吞纳潮汐,展现了水势的浩瀚与力量。
“声从夜雨添来急,影逐晚风吹不消”则进一步描绘了水声与光影的变化。夜雨过后,水流更加湍急,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而晚风中,水的倒影随风摇曳,却始终不散,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不失动态的美。
最后,“太液池边春似锦,绿波长带翠烟飘”两句,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场景。太液池畔,春光如织,绿波荡漾,翠烟缭绕,一幅生机勃勃、色彩斑斓的画面跃然纸上。这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寓意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玉泉垂虹的壮丽与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自然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首尾四年,台省好官,都做一回。
便前头更有,合当做底,何妨且恁,猛省归来。
甲第新成,开尊行乐,脆管繁弦十二钗。
回头笑,这狂生无用,削尽官阶。狂生真个狂哉。
泼性气年来全未灰。
有龙鳞凤翼,不能攀附,牛衣渔具,早已安排。
烂煮园蔬,熟煨山芋,白发苍颜穷秀才。
官休做,莫狂无处著,送去琼崖。
此身饮罢无归处,心怀百忧复千虑。
天翻地覆谁得知,魏公垂泪嫁文姬。
天涯憔悴身,托命于新人。
念我出腹子,使我叹恨劳精神。
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母子分离兮意难任,死生不相知兮何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