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失于须臾,百世不可除。
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馀。
谅彼耻不仁,戒哉惟厥初。
言失于须臾,百世不可除。
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馀。
谅彼耻不仁,戒哉惟厥初。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收录于他的《寓言九首》中的第六首。诗中反映了作者对于语言的慎重态度以及对不良行为后果深刻的认识。
“言失于须臾,百世不可除。”这两句表达了言辞一旦失误,即使是短暂的一瞬间,也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后果,影响长达百世。这里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及其潜在的危害。
“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接着的两句则描述了行为上的过失,哪怕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比如几席谈话之间,也可能导致声名狼藉,恶名远播至四面八方。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馀。”这两句进一步深化前面的思想,即人可能花费百年的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德行和形象,但却可能在一天之内因为某种行为而使其全部功亏一篑,甚至留下遗憾。
“谅彼耻不仁,戒哉惽厥初。”最后两句则是对那些没有羞耻之心、做出不仁行为的人的警示。诗人强调应该从最初就有所警觉,避免走上邪路,从而引以为戒。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言”和“行”的反思,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谨慎行事,用以维护个人的品德与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