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卫太常二首·其二》
《寄卫太常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祖世多生契,门墙半面人。

若为资巨岳,不敢望洪钧。

千载今如此,诸公迹易陈。

江河须到海,松柏不胜春。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寄卫太常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祖先业绩的回忆,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所留下的痕迹进行了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某种期待和信念。

“祖世多生契,门墙半面人。”这里的“祖世”指的是前辈子孙,“生契”则意味着有血缘关系或是同一家族的人,而“门墙半面人”则形象地表达了家谱中的众多人物,只是部分人的面孔被记住。

“若为资巨岳,不敢望洪钧。”这两句诗意在比喻,若是能够像巨大的山岳一样坚固,那么也不敢奢望能达到像洪水那样的广大和深远。这里表现了作者对自己的力量与期望的谦逊态度。

“千载今如此,诸公迹易陈。”“千载”指的是长久的岁月,“今如此”则表明现在的情况与过去相似。而“诸公迹易陈”则意味着过去人们留下的轨迹很容易被后人所理解和记住。

“江河须到海,松柏不胜春。”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景象,江河最终都要流向大海,而松柏虽然坚韧,但也无法与生机勃勃的春天相比。这里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接受生命无常的哲学。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对于自然规律的认可。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石鼓诗

鼓非石霣者星,文非鼓勒者铭。焚外书,删外经。

经雅颂,书典刑。隶秦汉,径睒庭。篆龙鸟,蓝溲青。

臼谢杵,舂頠停。嵌辞金,波画零。我拜手,神之听。

(0)

日暮遣闷

欲尽西倾日,全低东去天。

雪峰沉万籁,监井淡孤烟。

故国兵戈后,他乡冻馁年。

寥寥今夜客,道自洞庭边。

(0)

寄王元美

日暮归鸦遍,乡心可奈何。

病随新月长,愁比落花多。

细雨乱阶草,微风起夕波。

西陵有严武,不必泪悬河。

(0)

送张伯纯还关中

怜君独棹渡黄河,西北山川入雍多。

料得到家春未至,马蹄半在雪中过。

(0)

过安福旧邸口号

宦学新移近礼闱,行经旧邸思依依。

飞帘巷口人曾拂,舞辔街心马似归。

粉障自寻题处迹,薰炉重对护时衣。

归家少妇迎门问,妆阁帘闲燕可飞。

(0)

甲寅十月纪事·其一

沧海洪波蹙,蛮夷竟岁屯。

羽书交郡国,烽火接吴门。

云结残兵气,潮添战血痕。

因歌祁父什,流泪不堪论。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