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馆萧秋坐雨便,窗临碧沼漠溪烟。
塞山楚水何分别,祗觉潇湘意与然。
书馆萧秋坐雨便,窗临碧沼漠溪烟。
塞山楚水何分别,祗觉潇湘意与然。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秋日山馆图景。诗人坐在书馆中,窗外秋雨绵绵,雨声与窗外的碧沼、漠溪之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宁静的氛围。山与水在这里似乎没有明显的界限,只有潇湘之意贯穿其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内心的情感投射。
“书馆萧秋坐雨便”,开篇即点明了地点和季节,书馆在秋日的萧瑟中显得格外宁静,而诗人正静静地坐在其中,感受着雨的轻柔。这里的“坐雨”不仅指实际的雨水,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如雨般细腻绵长。
“窗临碧沼漠溪烟”,进一步描绘了窗外的景色。碧沼与漠溪之烟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碧沼的清澈与漠溪的悠远,以及烟雾缭绕的景象,共同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塞山楚水何分别”,这一句则将视角从具体的景物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暗示了山与水之间虽有地域之别,但在诗人眼中却有着共通之处。这里的“塞山”与“楚水”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的山水,通过对比,强调了自然之美超越地域界限的特点。
“祗觉潇湘意与然”,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潇湘之地(湖南一带)特有的情感共鸣。潇湘之地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学中常常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此处“意与然”不仅指诗人对潇湘之地的深刻理解与认同,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心灵的契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独到见解和内心世界的丰富层次,是一首富有哲思与情感的佳作。
昼公昔在云门寺,曾笑陈丘久不归。
草坐麻衣今不见,独来林下钓寒矶。
层林烟霁,巨壁天半,鸿飞无路。
云断处、两山之间,十万琅玕环翠羽。
转秀谷、枕萍花汀溆。短柳疏篱向暮。
看卧垄牛归,横舟人去,平芜鸥鹭。
并游不见鞭鸾侣。只僧前、松子随步。
回径险、淩风遐想,小憩清泉欹茂树。
正笋蕨、过如苏新雨。矶下游鱼可数。
纵窈窕、云关长启,寂寂谁争子所。
世上丹毂朱缨,春梦觉、南柯何许。
况荣枯无定,中有欢离愁聚。尽笑我、诧盘中趣。
为续昌黎赋。会有人,秣马膏车,相属一尊清醑。
寄语沙头不下鸥,诗翁新葺面江楼。
早知世事翻覆手,更觉人生起灭沤。
念尽不应书咄咄,身闲何用榜休休。
径须来结忘机伴,春水浮天不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