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尔春风金屈卮,忽看山岳坐来移。
停鞭欲尽幽州色,立马愁听出塞辞。
我自青云甘薄宦,谁当白雪问相思。
向来天地耽烽火,摇首人间未可期。
醉尔春风金屈卮,忽看山岳坐来移。
停鞭欲尽幽州色,立马愁听出塞辞。
我自青云甘薄宦,谁当白雪问相思。
向来天地耽烽火,摇首人间未可期。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宴会上与诸子分别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对未来的感慨。首句“醉尔春风金屈卮”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在春风吹拂下畅饮的场景,金屈卮象征着豪迈与欢乐。接着,“忽看山岳坐来移”形象地写出诗人酒后微醺,感觉山河大地都在移动,流露出一种超然之感。
“停鞭欲尽幽州色”写诗人停下马鞭,想要饱览幽州(今北京一带)的景色,但同时又“立马愁听出塞辞”,暗示了边塞的离愁和战争的忧虑。诗人自言“我自青云甘薄宦”,表明他愿意在仕途上淡泊名利,然而“谁当白雪问相思”一句则透露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最后两句“向来天地耽烽火,摇首人间未可期”表达了诗人对战乱频繁的忧虑,以及对和平盛世的期盼,他认为这样的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叹息。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含哲理,展现了王世贞的文人情怀和对时代的感慨。
不画梅花却画芦,自言家在个乡居。
当时恨不曾添雁,为带平安一纸书。
杖藜谷口伫归云,生理萧条一葛巾。
未敢轩眉焚芰制,更期晚节伴霜筠。
江山约我盟犹在,风月于人意自新。
木落寒林水清浅,小桥共看雪梅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