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问道乡台故址》
《问道乡台故址》全文
明 / 凌义渠   形式: 古风

昔贤尊献替,自然名根除。

流徙不足道,所贵怀抱摅。

德业永山川,敢言乃其馀。

有台高千古,庙貌存形模。

烺烺几百年,到此已疏芜。

莫誇此台立,谏院气色殊。

莫叹此台废,言路精神孤。

废兴别有托,此台岂吾庐。

怅立荒榛外,内讼何可无。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凌义渠所作的《问道乡台故址》。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尊敬与怀念,以及对道德与事业永存的追求。诗人通过对比“昔贤”的行为与自己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昔贤尊献替,自然名根除”赞颂了古代贤者的高尚品德和对社会的贡献,认为他们的行为自然而然地净化了名声的根源。接下来,“流徙不足道,所贵怀抱摅”则表达了对流离失所者的同情,强调了内心的丰富与情感的抒发更为重要。

“德业永山川,敢言乃其馀”进一步强调了道德与事业的重要性,认为它们如同山川一样永恒不灭,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则是对其余成就的补充。接着,诗人描绘了“有台高千古,庙貌存形模”,即对古代伟人留下的纪念碑或庙宇的崇敬之情,这些象征着他们的精神与功绩。

然而,诗人随后又提出了对这些历史遗迹现状的反思:“烺烺几百年,到此已疏芜。”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辉煌的遗迹已经荒废,不再如往日般繁盛。诗人接着以“莫誇此台立,谏院气色殊。莫叹此台废,言路精神孤”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感慨,提醒人们不要仅因遗迹的存在而骄傲,也不要因它的衰败而叹息,因为真正的精神与力量在于言论自由与思想的交流。

最后,“废兴别有托,此台岂吾庐”指出历史遗迹的兴衰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层的原因与意义,而真正的家园在于心灵与精神的寄托。“怅立荒榛外,内讼何可无”表达了诗人面对荒废遗迹时的惆怅与自我反思,意识到内心的疑问与自省是无法避免的。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对道德与事业的追求,以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与反思。诗人以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凌义渠
朝代:明

(1593—1644)明浙江乌程人,字骏甫。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时官给事中。居谏垣九年,建言颇多。迁山东布政使。入为大理卿。十七年,得帝死讯,自杀。有《凌忠介集》、《湘烟录》。
猜你喜欢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0)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

游子衣边雪,慈亲地下心。

都将苴杖泪,并作苦寒吟。

此意复谁识,当歌难自禁。

劳君霜夜弹,莫打失巢禽。

(0)

望江南.咏弦月

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0)

宫妃夜游图

融融温暖香肌体,牡丹芍药都难比。

钗垂宝髻甚娇羞,花雪飞散青霄里。

(0)

郡楼

久客有远思,肩舆登郡楼。

聊为避暑饮,更学御风游。

叠翠城南面,双虹水北流。

流将五湖去,叶叶采蘋舟。

(0)

水龙吟

古今兴废存亡,落花满地香风扫。

茫茫苦海,洪波千丈,无穷胶扰。

俱在天真,浪游尘境,执迷颠倒。

自玄都别后,流离宛转,谁更问,长安道。

但念功名未了。聚愁眉、苦萦怀抱。

几时会得,三田灵秀,活人芝草。

霞彩云英,竹风松月,药炉丹灶。

炼深根固蒂,长生久视,永无衰老。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