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梁忠信平远山水》
《梁忠信平远山水》全文
金 / 刘迎   形式: 古风

忆昔西游大梁苑,玉堂门闭花阴晚。

壁间曾见郭熙画,江南秋山小平远。

别来南北今十年,尘埃极目不见山。

乌靴席帽动千里,只惯马蹄车辙閒。

明窗短幅来何处,乱点依稀涴寒具。

焕然神明顿还我,似向白玉堂中住。

濛濛烟霭树老苍,上方楼阁山夕阳。

一千顷碧照秋色,三十六峰凝晓光。

悬崖高居谁氏宅,缥缈危栏荫青樾。

定知枕石高卧人,常笑骑驴远游客。

当时画史安定梁,想见泉石成膏肓。

独将妙意寄毫楮,我愧甫立随诸郎。

此行真成几州错,区区世路风波恶。

还家特作发愿文,伴我山中老猿鹤。

(0)
鉴赏

这首诗《梁忠信平远山水》是金代诗人刘迎的作品,通过对昔日游历大梁苑时所见郭熙画作的回忆,以及对现在尘世奔波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艺术之美的追求。

诗中开篇“忆昔西游大梁苑”,以追忆的方式引入主题,将读者带入往昔的时光。接着描述了在那座宫殿般的画室中,曾经见到过郭熙的江南秋山小景,细腻地描绘出画面的静谧与深远。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别来南北今十年”,诗人感叹于岁月的流转,以及在这十年间,他未能再次亲临山川之间,只能通过尘世的忙碌来寄托对自然的思念。

“乌靴席帽动千里,只惯马蹄车辙閒”两句,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作为官员的日常,虽然频繁地奔走于千里之外,但内心却渴望着那份宁静与自由,如同马蹄踏过车辙后的闲适。随后,诗人接收到一幅来自远方的画作,这幅画虽“乱点依稀涴寒具”,但在他的眼中却焕发出新的生命,仿佛置身于白玉堂中,感受到了画中世界的纯净与美好。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绘了画中的景象:“濛濛烟霭树老苍,上方楼阁山夕阳。一千顷碧照秋色,三十六峰凝晓光。”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水的壮丽与和谐,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画中悬崖高居的宅邸,以及其上飘渺的栏杆,更添了几分神秘与超脱之感。

最后,诗人感慨于画中蕴含的艺术之妙,自谦自己难以企及,并表达了对画师郭熙的敬仰之情。同时,他也反思了自己在世俗道路上的挣扎与困惑,最终决定“还家特作发愿文,伴我山中老猿鹤”,表达了回归自然、与山林为伴的愿望,以及对艺术与自然的永恒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刘迎

刘迎
朝代:金   生辰:约1144—1180

刘迎(约1144—1180)曾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猜你喜欢

杂诗四首·其三

北林有秋声,夜静独先闻。

寒暑迭相谒,万物何芸芸。

深坐百忧息,仰见孤飞云。

嗟予亦有念,谁哉致夫君。

(0)

洛神

邺宫檐瓦似鸳飘,兰渚鸣鸾去国遥。

谩说君王留宝枕,不闻仙子和琼箫。

惊鸿易没青天月,沈鲤难凭碧海潮。

肠断洛川东去水,野烟汀草共萧萧。

(0)

海子

渡桥西望似江乡,隔岸楼台罨画妆。

十顷玻瓈秋影碧,照人骑马入宫墙。

(0)

悼亡四首·其一

惊飙吹罗幕,明月照阶戺。

春草忽不芳,秋兰亦同死。

斯人蕴淑德,夙昔明诗礼。

灵质奄独化,孤魂将安止。

迢迢湘西山,湛湛江中水。

水深有时极,山高有时已。

忧思何能齐,日月从此始。

(0)

韩淮阴庙

淮阴万古英雄恨,楚树荒荒夕照残。

水夹废城春草合,云昏遗庙野花寒。

封齐安用真王印,兴汉空馀大将坛。

高帝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0)

河南王孙南谷平章诗三章·其二

杨之土,春煦煦。

美有济兮世此所,荐生良弼兮为国申甫。

辅翼治道兮还庞复古,猗其人兮衮是补。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