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开成化,愔愔雅乐全。
千官方就日,四海忽无天。
尧舜非传子,殷周但卜年。
圣功青史外,刊石在陵前。
垂拱开成化,愔愔雅乐全。
千官方就日,四海忽无天。
尧舜非传子,殷周但卜年。
圣功青史外,刊石在陵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名为《文宗皇帝挽词三首(其一)》。诗中通过对古代圣君尧、舜以及殷周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回顾,表达了对理想领袖和美好时代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
首句“垂拱开成化”描绘了一位君主以德治国、恩泽普施的景象。“愔愔雅乐全”则形容这种美好的状态是多么的和谐而完整。接下来的“千官方就日,四海忽无天”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秩序下的太平盛世的憧憬,在这样的时代里,国家机构运转有序,人民生活在一个没有边界的广阔世界中。
然而,随后的“尧舜非传子,殷周但卜年”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尧、舜作为古代圣君,他们的治国理念并未能通过血统传承,而是通过贤能的选择;而殷周两代虽然也有其历数,但最终都没能长久。这里诗人可能在暗示,即便是历史上的伟大文明,也无法永恒。
最后,“圣功青史外,刊石在陵前”则表达了对永恒的追求和对于历史记载的重视。在古代陵墓前,人们常常刻石以纪念先人的功绩,这里诗人强调的是,即使是圣人的伟业,也不仅仅局限于史书之中,更应通过实质的物证如碑文来传承。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种政治理想与历史反思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社会秩序的向往和对历史记忆的尊重。
指囷笃交谊,前史传其名。
赠麦助孝思,千载垂芳声。
周急诚君子,惠及惟友生。
仁浆与义粟,所济量尤宏。
独念穷檐下,困阨向谁鸣。
病侵患无药,魄掩苦无茔。
造物虽云大,弥憾嗟未能。
善哉集安社,轸恤心常萦。
良医萃卢扁,寿域期同登。
公墓符周官,馀泽逮幽冥。
善社如林立,课绩孰与京。
迩来四十载,规模日益增。
权舆何自起,道是翁与邢。
邢君吾老友,见善能力行。
建议为兹社,筹款囊先倾。
作善果降祥,继志有宁馨。
弘毅先贤训,善作当善成。
寄语诸善士,莫忘旧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