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梦多生人,老梦多逝者。
俗云与鬼邻,此语齐东野。
我从不寻梦,醒则如烛灺。
非智亦非愚,焉能免挦扯。
有时梦故友,琴书杂杯斝。
有时梦乡园,霭霭纷榆社。
有时梦流窜,翳树避奔马。
独不梦太平,缘悭接宜榼。
昨夕梦二亲,絮语话楸槚。
心知幽明隔,有乐在泉下。
晨鸡顿不情,痛泪枕边泻。
所慕日已近,所恋日已寡。
薤露与朝曦,皮骨馀一把。
暂作梦中身,说梦可聊且。
少梦多生人,老梦多逝者。
俗云与鬼邻,此语齐东野。
我从不寻梦,醒则如烛灺。
非智亦非愚,焉能免挦扯。
有时梦故友,琴书杂杯斝。
有时梦乡园,霭霭纷榆社。
有时梦流窜,翳树避奔马。
独不梦太平,缘悭接宜榼。
昨夕梦二亲,絮语话楸槚。
心知幽明隔,有乐在泉下。
晨鸡顿不情,痛泪枕边泻。
所慕日已近,所恋日已寡。
薤露与朝曦,皮骨馀一把。
暂作梦中身,说梦可聊且。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纪梦》是王易所作,诗人以梦境为线索,展现了人生的各个阶段和情感体验。诗中通过对比少年时的梦境多是新相识的人,而年老时则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反映出时光流转与人生无常的主题。
"少梦多生人,老梦多逝者",简洁地描绘了这种对比,暗示着诗人对青春与衰老的感慨。"俗云与鬼邻,此语齐东野"引用民间说法,表达了对生死界限的认识。"我从不寻梦,醒则如烛灺",诗人说自己不刻意追寻梦境,醒来后心境如同燃尽的烛火,暗淡而清醒。
梦境中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故友相聚的温馨,也有对家乡田园的眷恋,还有流离失所的困苦。然而,诗人最渴望的是太平盛世,却因命运所限未能实现,这体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昨夕梦二亲,絮语话楸槚"写梦见双亲,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阴阳两隔的哀痛。"晨鸡顿不情,痛泪枕边泻",清晨的啼鸣唤醒了诗人,悲痛之情无法抑制。最后,诗人意识到生命的消逝,"所慕日已近,所恋日已寡",只剩下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淡漠。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悟和对生死、亲情的深刻理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