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蛮滩上烟水声,伏波庙前秋月明。
夜半津人挽舟上,夷歌偏动望乡情。
乌蛮滩上烟水声,伏波庙前秋月明。
夜半津人挽舟上,夷歌偏动望乡情。
这首明代诗人徐祯卿的《安南歌四首送沈使君(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异域风情的画面。乌蛮滩上的流水潺潺,伴随着夜晚的烟雾弥漫,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伏波庙前,明亮的秋月高悬,寓意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夜里,渡口的人们还在辛苦地挽舟劳作,他们的歌声中夹杂着夷族的旋律,格外触动了思乡的情感。
诗人通过乌蛮滩、伏波庙和夷歌这三个意象,不仅展现了安南(今越南)的地域特色,也借此表达了对友人沈使君离别时的深深眷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以景寓情,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具有鲜明的边塞诗特色。
季子东周负郭田,须知力穑是家传。
细思种薤五十本,大胜取禾三百廛。
若得与君连北巷,故应终老忘西川。
短衣匹马非吾事,只拟关门不问天。
驺骑传呼出跨坊,簿书填委入充堂。
谁教按部如何武,只许清尊对孟光。
婉娩有时来入梦,温柔何日听还乡。
酸寒病守尤堪笑,千步空馀仆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