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不识金银气,千古铜山是祸胎。
舞或能工长在袖,债如可避苦无台。
祇缘腐木虫先附,莫怪闻膻蚁自来。
至此补牢应一悔,始知奴辈利吾财。
何人不识金银气,千古铜山是祸胎。
舞或能工长在袖,债如可避苦无台。
祇缘腐木虫先附,莫怪闻膻蚁自来。
至此补牢应一悔,始知奴辈利吾财。
这首清代诗人郑用锡的《感事》以金银为主题,表达了对财富贪婪和其后果的深刻反思。首句“何人不识金银气”揭示了人们对财富的普遍追求,然而接下来的“千古铜山是祸胎”则暗示了过度追求金银带来的潜在灾难。诗人通过“舞或能工长在袖”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金银而舞弊勾结,暗示了社会风气的败坏。
“债如可避苦无台”进一步强调了债务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能避免债务,人们就不会陷入痛苦之中。“祇缘腐木虫先附”比喻贪婪的人如同蛀虫附着于腐朽之木,暗示了贪婪腐蚀人心的本质。最后一句“至此补牢应一悔,始知奴辈利吾财”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贪婪行为的懊悔,认识到正是自己的贪欲让他人有机可乘,从而警示世人要从中吸取教训,警惕财富背后的陷阱。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犀利,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警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