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拱北知天道,万水朝宗识地灵。
朝汉有台当混一,岂缘高帝事穷兵。
众星拱北知天道,万水朝宗识地灵。
朝汉有台当混一,岂缘高帝事穷兵。
这首诗以“朝汉台”为题,作者是明代的张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句“众星拱北知天道”,以众星围绕北极星的景象象征着自然界万物遵循的规律,暗含着对天道的敬畏与追求。北极星作为夜空中最显眼的恒星之一,其稳定的位置象征着不变的真理和永恒的秩序,诗人以此表达对宇宙法则的认同与尊崇。
次句“万水朝宗识地灵”,则进一步将这一思想扩展到大地之上。万水汇聚于大海,象征着各种力量的归一与融合,同时也寓意着对土地之灵性的认识与敬仰。这里的“地灵”不仅指地理环境的自然之美,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后两句“朝汉有台当混一,岂缘高帝事穷兵”,则转向历史的视角,通过“朝汉台”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及事件的反思。朝汉台相传为刘邦(高帝)所建,以纪念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的历史功绩。然而,诗人却在此提出疑问:“岂缘高帝事穷兵?”即是否真的因为高帝的军事征服才实现了统一?这句诗在肯定统一之重要性的同时,也对战争带来的破坏与苦难进行了反思,暗示了和平与统一的价值远超暴力与战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事件的对比,探讨了宇宙秩序、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历史进程中的价值取向,展现了诗人对宏观世界与微观生活深刻洞察的智慧。
少年初试吏,濯印富春亭。
水可清人骨,山曾隐客星。
俸廉专母养,政简静公庭。
守是贤侯子,应看荐墨青。
缓寻翠竹白沙游,更挽藤梢上上头。
岂有危巢与栖鹘,亦无陈迹但飞鸥。
经营二顷将归老,眷恋群山为少留。
百日使君何足道,空馀诗句在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