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八月转分明,炯如素练西南倾。
年年岁岁见河汉,坊坊曲曲闻砧声。
良人万里事征行,砧声中有玉关情。
遥知铁衣冷如水,指点明河白发生。
碛中草死骆驼鸣,万里却望长安城。
儿生总角爷未见,归心顿觉封侯轻。
汉家自古有夷狄,付与穷荒何足惜。
只愿天狼无光太白低,还家为妇说安西。
明河八月转分明,炯如素练西南倾。
年年岁岁见河汉,坊坊曲曲闻砧声。
良人万里事征行,砧声中有玉关情。
遥知铁衣冷如水,指点明河白发生。
碛中草死骆驼鸣,万里却望长安城。
儿生总角爷未见,归心顿觉封侯轻。
汉家自古有夷狄,付与穷荒何足惜。
只愿天狼无光太白低,还家为妇说安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明河篇》,通过对八月明河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挂念。首句“明河八月转分明,炯如素练西南倾”写出了明亮的银河在秋夜中清晰可见,如同洁白的绸带倾斜在西南天空。接着,“年年岁岁见河汉,坊坊曲曲闻砧声”通过反复提及银河和砧声,暗示了诗人常年在外,对家乡的思念与每晚砧声相伴。
“良人万里事征行,砧声中有玉关情”一句,将丈夫远赴边疆征战的场景与砧声中的思乡之情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出征丈夫的牵挂。“遥知铁衣冷如水,指点明河白发生”则寓言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想象着丈夫在寒冷边疆,自己却已白发苍苍。
“碛中草死骆驼鸣,万里却望长安城”描绘了边塞荒凉的景象,诗人遥望故乡长安,心中充满归乡之念。“儿生总角爷未见,归心顿觉封侯轻”表达了对未能陪伴幼子成长的遗憾,以及对回家团聚的渴望,视功名如浮云。
最后两句“汉家自古有夷狄,付与穷荒何足惜。只愿天狼无光太白低,还家为妇说安西”,诗人以“天狼”喻指外敌,表达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只愿边境安宁,自己能早日回归,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