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河篇》
《明河篇》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古风

明河八月转分明,炯如素练西南倾。

年年岁岁见河汉,坊坊曲曲闻砧声。

良人万里事征行,砧声中有玉关情。

遥知铁衣冷如水,指点明河白发生。

碛中草死骆驼鸣,万里却望长安城。

儿生总角爷未见,归心顿觉封侯轻。

汉家自古有夷狄,付与穷荒何足惜。

只愿天狼无光太白低,还家为妇说安西。

(0)
注释
明河:明亮的银河。
炯:明亮的样子。
素练:洁白的绸带。
砧声:捣衣的声音。
铁衣:战甲。
太白:星名,古人常用来象征战争。
安西:古代边疆地区,这里指代远方征战的地方。
翻译
八月的银河格外清晰,明亮如洁白的绸带向西南倾斜。
每年每年都能见到银河,街头巷尾都回荡着捣衣的声音。
丈夫远赴万里征战,捣衣声中寄托着边关的思念。
遥想他身披铁甲如冷水般寒冷,指着银河发现已生华发。
沙漠中的草枯死,骆驼的哀鸣在空旷中回响,他遥望万里之外的长安城。
孩子出生时爷爷还未见过,此刻归乡之心觉得功名利禄都不重要。
自古以来汉家江山,夷狄之地也不足惜,但愿边境安宁。
只愿匈奴不再侵扰,太白星黯淡,回家后能向妻子讲述安西的经历。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明河篇》,通过对八月明河的描绘,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挂念。首句“明河八月转分明,炯如素练西南倾”写出了明亮的银河在秋夜中清晰可见,如同洁白的绸带倾斜在西南天空。接着,“年年岁岁见河汉,坊坊曲曲闻砧声”通过反复提及银河和砧声,暗示了诗人常年在外,对家乡的思念与每晚砧声相伴。

“良人万里事征行,砧声中有玉关情”一句,将丈夫远赴边疆征战的场景与砧声中的思乡之情紧密相连,表达了对出征丈夫的牵挂。“遥知铁衣冷如水,指点明河白发生”则寓言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想象着丈夫在寒冷边疆,自己却已白发苍苍。

“碛中草死骆驼鸣,万里却望长安城”描绘了边塞荒凉的景象,诗人遥望故乡长安,心中充满归乡之念。“儿生总角爷未见,归心顿觉封侯轻”表达了对未能陪伴幼子成长的遗憾,以及对回家团聚的渴望,视功名如浮云。

最后两句“汉家自古有夷狄,付与穷荒何足惜。只愿天狼无光太白低,还家为妇说安西”,诗人以“天狼”喻指外敌,表达对国家安定的期盼,只愿边境安宁,自己能早日回归,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陆游深厚的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蜘蛛

罗网挂虚檐,将身僻罅潜。

露含罾眼细,月镂藕丝纤。

作茧输他巧,飞虫苦被黏。

静中观节物,能有几时炎。

(0)

醉起

午醉醺醺到日晡,起呼茶碗炷熏炉。

隔窗几点敲花雨,子细听时却又无。

(0)

北窗伊吾·其六

北窗伊吾,吾谁与俱。融融沂风,怀哉舞雩。

(0)

樵家

深溪藏毒蛟,樵家冰灶口。

结侣腰弯刀,破衲补更厚。

持担俯清流,勇往不回首。

褰裳望青采,岂暇寻枯朽。

(0)

严江舟次

烟弄晨光雨弄梅,浦痕微涨认潮来。

棹随纤道青芦折,路入渔家碧草开。

指点水程期买酒,追寻古迹谩登台。

归舟不共商人载,便觉新诗得细裁。

(0)

宣知客归江心

风帽云巾历所期,问津何似到家时。

曲阑半倚垂杨外,潮落潮生祇自知。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