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清平乐.送述古赴南都》
《清平乐.送述古赴南都》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词  词牌: 清平乐

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

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

(0)
注释
清淮浊汴:清淮,清澈的淮河水。
古汴:汴河故道有两条,这里是指隋以后汴河故道,由河南的旧郑州、开封至商邱县治南,改东南流经安徽的宿县、灵璧、泗县入淮河。
现在已荒废,只有泗县尚有汴水断渠。
江西:古时泛称长江以南为江东或江左,长江以北为江西或江右。
红旆:红旗。
此指太守的仪仗。
梁王故苑:汉代梁孝王刘武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修治的宫室园林。
携壶:带着酒壶。
这里有游赏的意思。
停骖:停住车马。
骖,一车驾三马或驾车时位于两旁的马。
踟蹰:心中犹疑,要走不走的样子双庙: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雎阳(今河南商丘),最后都壮烈牺牲,后人立二祠,称为双庙。
漆园傲吏:指庄周。
庄周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经做过漆园吏,抱有傲视王侯,不为名利所动的人生态度。
翻译
清澈的淮河与混浊的汴水,远在钱塘江西岸。您的红旗抵达时,黄叶遍地,狼藉散乱。白霜也会袭入梁王的故园。
您将在秋原的什么地方手执酒壶?驻马访古,徘徊踟蹰。双庙的遗风至今还在,漆园的傲吏大概已无。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清淮与浊汴交汇处的江景,以及江西岸边的秋色。"红旆到时黄叶乱"一句,以红旆(旗帜)的到来象征友人离去,落叶纷飞,渲染出一种离别的萧瑟气氛。"霜入梁王故苑"则点明季节已至深秋,梁王的旧园中也弥漫着寒霜,暗示历史遗迹的沧桑。

接下来,词人想象友人离去后的情景,"秋原何处携壶",设想他在秋日原野上独自饮酒,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停骖访古踟蹰",通过友人停车驻足,徘徊于古迹之间,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沉思和怀旧之情。

最后,词人提及双庙(可能指古代名臣祠庙),意在说那些高尚的风范犹存,然而像漆园傲吏那样的人物已经不在,暗寓对友人能否坚守节操的期待。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离别之感,又有对历史和人格的思考,展现了苏轼词作的深厚内涵。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登新城县楼赠蔡明府

杨震东来是宦游,政成登此自消忧。

草中白道穿村去,树里清溪照郭流。

纵目四山宜永日,开襟五月似高秋。

不知县籍添新户,但见川原桑柘稠。

(0)

送陈秀才将游霅上便议北归

婆娑恋酒山花尽,绕缭还家水路通。

转楫拟从青草岸,吹帆犹是白蘋风。

淮边欲暝军鼙急,洛下先寒苑树空。

诗句因余更孤峭,书题不合忘江东。

(0)

别从兄郜

展翅开帆秪待风,吹嘘成事古今同。

已呼断雁归行里,全胜枯鳞在辙中。

若许死前恩少报,终期言下命潜通。

临岐再拜无馀事,愿取文章达圣聪。

(0)

和主司王起

圣乾文德最称贤,自古儒生少比肩。

再启龙门将二纪,两司莺谷已三年。

蓬山皆美成荣贵,金榜谁知忝后先。

正是感恩流涕日,但思旌旆碧峰前。

(0)

送故人归府

落日樽前添别思,碧潭滩上荻花秋。

(0)

卢十九子蒙吟卢七员外洛川怀古六韵命余和

闻道卢明府,闲行咏洛神。

浪圆疑靥笑,波斗忆眉嚬。

蹀躞桥头马,空濛水上尘。

草芽犹犯雪,冰岸欲消春。

寓目终无限,通辞未有因。

子蒙将此曲,吟似独眠人。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