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眺徒深吊古情,汉庭未解重儒生。
大才止作胶西相,遗址今邻厌次城。
衰柳数行湖水碧,乱帆几点夕阳明。
须知不是投间地,台畔应闻诵读声。
登眺徒深吊古情,汉庭未解重儒生。
大才止作胶西相,遗址今邻厌次城。
衰柳数行湖水碧,乱帆几点夕阳明。
须知不是投间地,台畔应闻诵读声。
这首清代叶正夏的《董子读书台》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感慨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首句“登眺徒深吊古情”表达了诗人凭吊古人遗迹的情感,他并非单纯欣赏景色,而是寓含着对前贤的追思。接着,“汉庭未解重儒生”暗示了汉代朝廷对儒家知识分子的轻视,诗人惋惜董仲舒这样的大才仅被任命为胶西相。
“大才止作胶西相”进一步强调了董仲舒的才华未得充分施展,而“遗址今邻厌次城”则点出读书台的具体位置,临近厌次城,引发人们对历史变迁的联想。接下来,“衰柳数行湖水碧”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湖边的老柳与碧波相映,夕阳下乱帆点点,增添了时空的沧桑感。
最后两句“须知不是投闲置散地,台畔应闻诵读声”升华了主题,诗人坚信董子读书台虽处僻静之地,但仍有其独特的文化气息,仿佛能听到董仲舒当年的读书声,暗含对勤奋好学精神的赞美和对后人传承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借董子读书台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教育和人才的深沉思考。
风软帘花约。玉壶天、芙蕖欲盖,筼筜初槊。
宿霭收阴晴色定,一点星明碧落。
光拍满、浮溪岝崿。
银栉铁冠风物古,更秧青、麦熟蚕登箔。
欢取酒,为君酌。华堂衮绣今如昨。
长官清、水晶灯照,珊瑚钩琢。
富贵功名知有样,晨起一声檐鹊。
便好趁、六更宫钥。
龙尾朝回长燕喜,宝香深、醉引莱衣著。
吹紫凤,舞黄鹤。
潜山尽头,孤峰嶭嵲。布宝鬘云,雨玉珂雪。
中有医禅,碧眼电掣。人以病求,一岁几?。
开方便门,出广长舌。病从心起,当从心灭。
方起于心,汹汹烈烈。不冰而寒,不火而热。
寒热交战,内外症结。瘰疬疽瘤,痀瘘蹩躠。
汤熨针砭,色察脉切。不如治心,心和气悦。
如凝斯泮,如壅斯决。勿药有喜,匪涣其血。
凡浊恶海,万病一辙。大摩尼珠,一照万彻。
是珠在裓,无有差别。名九转丹,字千金诀。
为安心竟,寒水秋月。维摩无病,文殊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