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薰风、蒸榴染艾,用心妆点佳节。
何来小朵搀先放,袅娜轻盈无骨。姿韵别。
是绡泪粘花,裙绿皴成叶。助人凄切。
只似笑如颦,尽堪肠断,那待九秋月。
娇一捻,粉晕嫩红双靥。檀心点点香洁。
生世不谐邻瘴地,薄命果然同妾。真误绝。
怎不赴东君,江左莺花牒。只愁抛撇。
到苗女钗头,蛮娘鬓畔,幽恨共谁说。
正薰风、蒸榴染艾,用心妆点佳节。
何来小朵搀先放,袅娜轻盈无骨。姿韵别。
是绡泪粘花,裙绿皴成叶。助人凄切。
只似笑如颦,尽堪肠断,那待九秋月。
娇一捻,粉晕嫩红双靥。檀心点点香洁。
生世不谐邻瘴地,薄命果然同妾。真误绝。
怎不赴东君,江左莺花牒。只愁抛撇。
到苗女钗头,蛮娘鬓畔,幽恨共谁说。
这首《摸鱼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海棠在端午节前二日的绽放景象,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深邃的寓意。
开篇“正薰风、蒸榴染艾”,以薰风(温暖的南风)与榴花(端午节的象征物)渲染出端午节的氛围,接着“用心妆点佳节”一句,巧妙地将秋海棠拟人化,赋予其匠心独运的装扮佳节的角色,展现出作者对秋海棠的喜爱与赞美。
“何来小朵搀先放,袅娜轻盈无骨”两句,通过“搀先放”、“袅娜轻盈无骨”等词,生动描绘了秋海棠早于其他花卉开放的娇美姿态,以及其轻盈柔美的身姿,仿佛一位羞涩的少女,初绽芳华。
“姿韵别。是绡泪粘花,裙绿皴成叶”三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秋海棠的花瓣比作绡泪,叶子比作绿裙,形象地展现了其独特的姿韵,赋予了花朵以情感和生命力。
“助人凄切。只似笑如颦,尽堪肠断,那待九秋月”四句,通过“凄切”、“笑如颦”、“肠断”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秋海棠的怜惜之情,将其与人的悲欢离合相联系,营造了一种哀婉动人的意境。
接下来,“娇一捻,粉晕嫩红双靥。檀心点点香洁”几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海棠的娇艳与香气,双靥(脸颊上的红晕)与檀心(花蕊的颜色)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其内在的高洁品质。
“生世不谐邻瘴地,薄命果然同妾。真误绝”三句,通过“生世不谐”、“薄命”等词,表达了作者对秋海棠命运的同情,将其与古代女子的命运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的丰富性。
最后,“怎不赴东君,江左莺花牒。只愁抛撇。到苗女钗头,蛮娘鬓畔,幽恨共谁说”几句,以“东君”(春神)和“莺花牒”(春天的花鸟图谱)为喻,表达了对秋海棠不能在春天绽放的遗憾,同时“苗女钗头,蛮娘鬓畔”则暗示了其在少数民族中的独特地位,而“幽恨共谁说”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摸鱼儿》通过对秋海棠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作者对生命、命运、情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求名日苦辛,日望日荣亲。
落叶山中路,秋霖马上人。
晨昏知汝道,诗酒卫吾身。
自笑抛麋鹿,长安拟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