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柄方中玉漏催,俄传严跸出蓬莱。
朱旗尽绕双龙入,紫气遥从五凤来。
三献礼终霜月澹,九成声沸锦云开。
从官森列知能赋,独立秋风愧菲才。
斗柄方中玉漏催,俄传严跸出蓬莱。
朱旗尽绕双龙入,紫气遥从五凤来。
三献礼终霜月澹,九成声沸锦云开。
从官森列知能赋,独立秋风愧菲才。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在太庙陪祀时的庄严场景。首句“斗柄方中玉漏催”以斗柄指向正中的景象,配合玉漏滴答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仪式即将开始的氛围。接着,“俄传严跸出蓬莱”描述了皇帝出行的壮观场面,蓬莱象征着神圣之地,严跸则强调了皇帝出行的庄重与威严。
“朱旗尽绕双龙入,紫气遥从五凤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隆重和神秘感。朱旗环绕,双龙引领,暗示着神圣与权力的结合;紫气与五凤的出现,则增添了祥瑞与尊贵的气息。这不仅展现了皇家的威仪,也体现了对祖先神灵的敬畏之情。
“三献礼终霜月澹,九成声沸锦云开”描绘了仪式进行至高潮的场景。三献礼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种仪式,象征着对祖先的敬意与虔诚。霜月淡表示时间的流逝,暗示仪式的持续与深远影响。九成声沸则形容音乐的宏大与热烈,锦云开则比喻音乐如同织锦般华丽,展现出艺术与宗教的完美融合。
最后,“从官森列知能赋,独立秋风愧菲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从官们整齐排列,显示出他们的才华与能力,而诗人则在秋风中自谦,认为自己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在众多才华横溢的官员面前,仍感到自己的学识与能力不足。这种谦虚的态度,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对知识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太庙陪祀这一传统仪式的庄重、神圣与艺术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学识的反思与谦逊态度。
看青山绕郭。
更暮草萋萋,疏烟漠漠。
无风自花落。
欲黄昏,谁向官楼吹角。
刚肠顿弱。
恨别来、辜负厚约。
想香闺念旧,还忆去年,共举杯酌。
寂寞。
光阴虚度,未说离愁,泪痕先阁。
珠帘翠幕。
除相见,是奇药。
况中年已后,凭高临远,情怀终是易恶。
早归休,月地云阶,剩追笑乐。
河梁携手别,临歧语,共约踏青归。
自双燕再来,断无音信,海棠开了,还又参差。
料此际,笑随花便面,醉骋锦障泥。
不忆故园,粉愁香怨,忍教华屋,绿惨红悲。
旧家歌舞地,生疏久,尘暗凤缕罗衣。
何限可怜心事,难诉欢期。
但两点愁蛾,才开重敛,几行清泪,欲制还垂。
争表为郎憔悴,相见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