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时酒隐东海滨,结交尽是英豪人。
龙泉三尺动牛斗,阴符一编役鬼神。
客游山南夜望气,颇谓王师当入秦。
欲倾天上河汉水,尽洗关中胡虏尘。
那知一旦事大缪,骑驴剑阁霜毛新。
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
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
鸡鸣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胆空轮囷。
少时酒隐东海滨,结交尽是英豪人。
龙泉三尺动牛斗,阴符一编役鬼神。
客游山南夜望气,颇谓王师当入秦。
欲倾天上河汉水,尽洗关中胡虏尘。
那知一旦事大缪,骑驴剑阁霜毛新。
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
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
鸡鸣酒解不成寐,起坐肝胆空轮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夏夜大醉醒后有感》,通过描绘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与后来的现实反差,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和忠诚之志。首句“少时酒隐东海滨”,回忆了诗人年轻时的放浪形骸,与豪杰为伍。接着,“龙泉三尺动牛斗,阴符一编役鬼神”两句,借宝剑和兵书象征着诗人的才略和抱负,意在驱策鬼神,欲以一己之力改变时局。
“客游山南夜望气,颇谓王师当入秦”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期待,希望朝廷军队能收复失地。然而,“那知一旦事大缪,骑驴剑阁霜毛新”转折而来,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诗人曾满怀信心,如今却只能骑驴过剑阁,感叹岁月易逝,自己已老。
“却将覆毡草檄手,小诗点缀西州春”描述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仍以诗歌来抒发情感,为西州带来一丝春天的气息。最后两句,“素心虽愿老岩壑,大义未敢忘君臣”,表达了诗人虽然渴望归隐山林,但始终不忘忠君报国的大义。
整首诗情感跌宕,既有壮志未酬的感慨,又有对国家的深深忧虑,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操。
只自章江别,吴枫又几霜。
天遥人在岳,月冷梦浮湘。
红树猿孤啸,黄云雁一行。
楼高添远恨,不敢望斜阳。
尘事日败人,筋力随以劳。
三年梁溪上,俯仰如桔槔。
穷巷躬水菽,杜门匪禅逃。
修公岩壑人,臭味合我曹。
閒从茗碗集,有往不待招。
清芬落净几,宴坐挥霜毫。
脱略畦畛外,寂寞期久要。
春风草离离,飞花照方袍。
朝来遽别我,明月挂一瓢。
笑指天台云,意气东南高。
去去不可挽,独鹤鸣九皋。
会看精进力,觉性一宿超。
全提法王法,众说障奔涛。
大千廓沙界,体现无丝毫。
异时药山偈,问道惭非翱。
仲尼作经授曾子,明稽至孝之终始。
始于事亲终立身,以是扬名于后世。
大雅有言念尔祖,述脩其德乃为美。
圣训昭昭十八章,写之琬琰千馀岁。
汤生本由义方教,石磨沙荡求成器。
其名延祖有意哉,吾以子立为之字。
立身之道将何如,非曰凡人富与贵。
不贤而位何能为,蝇虫岂不披红紫。
周公亦人舜亦人,口衔日月坐天际。
勖哉见善勿迟疑,往往后生诚可畏。
昔年因读昌黎文,知有训狐犹未真。
客堂昨夜灭烛后,一声窃发诚惊人。
慈母入席匪虚语,据此粗暴谁敢闻。
杀人之子养尔子,天地不管胡为仁。
岂无鹰隼善搏击,去路昏黑难相亲。
亦有弓矢可弹射,却恐误中东西邻。
我今独处虽无惧,聒不得睡宁不嗔。
尝闻凤凰百鸟君,丹穴万里谁能言。
行当整顿九韶乐,奉迎綷羽掀重云。
直前再拜列尔罪,尔躯何足为灰尘。
多能未必有相知,况是东南义士稀。
京洛路长何日到,风尘依旧化人衣。
春秋书大雨,三日巳为霖。
如何方春时,终月常积阴。
淙空若泉泻,荡地成渊深。
曾无昼夜别,顾恐山岳沈。
疑是天上河,底漏不可禁。
傍无女娲石,欲补难为针。
又疑坎宫水,阳曜所不临。
何等大鬼物,戏把北斗斟。
谁笼三足乌,冷卧空桑林。
勾芒失权柄,羞耻啼盈襟。
枉杀几树花,恣许泥土涔。
或云天有意,欲使诛荒淫。
田谷彼何罪,芽颖当森森。
一粒且漂溺,不啻千黄金。
路绝吊客行,馁我忧巢禽。
风声怒打屋,寒气狞穿衾。
况我出山远,久次兹江浔。
嗟嗟岁月晚,悠悠金玉音。
无聊但诙笑,有得还歌吟。
莫怪旅愁甚,旅人千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