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焦桐树》
《焦桐树》全文
唐 / 陈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江上烹鱼采野樵,鸾枝摧折半曾烧。

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

若使琢磨徽白玉,便来风律轸青瑶。

还能万里传山水,三峡泉声岂寂寥。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otóngshù
táng / chénbiāo

jiāngshàngpēngcǎiqiáoluánzhīcuīzhébàncéngshāo
wèijīngliángjiàngcáisuīsàn

dàizhīyīnwěijiāo
ruò使shǐzhuóhuībái便biànláifēngzhěnqīngyáo

háinéngwànchuánshānshuǐsānxiáquánshēngliáo

注释
江上:江边。
烹鱼:煮鱼。
采野樵:采摘山野的柴火。
鸾枝:鸾鸟的树枝。
摧折:烧毁。
良匠:能工巧匠。
材虽散:木材虽然散落。
知音:理解的人。
尾已焦:面目全非。
琢磨:雕琢。
徽白玉:琴瑟上的徽(装饰)。
风律:音乐旋律。
轸青瑶:瑶瑟(古代乐器)。
万里:万水千山。
传山水:穿越山水。
三峡泉声:三峡的泉水声音。
寂寥:寂寞。
翻译
在江边煮鱼采摘山野的柴火,鸾鸟的树枝曾被严重烧毁。
即使未经能工巧匠的手,木材虽然散落,但期待知音出现时已面目全非。
如果能经受雕琢,哪怕是最硬的白玉也能焕发出光彩,就像琴瑟上的徽和瑶瑟。
这样的美,还能穿越万水千山,让三峡的泉水声音不再寂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自然与人工的对比和融合,通过对烹鱼、采樵、摧折桐树等生动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加工与自然美的思考。

诗中“江上烹鱼”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宁静的田园生活场景。“采野樵”,则表现出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和利用。紧接着,“鸾枝摧折半曾烧”一句,通过对桐树枝条被砍伐并有一部分被火烧过的描写,暗示了人工加工与自然之物之间的关系。

“未经良匠材虽散,待得知音尾已焦”这两句话,进一步探讨了没有经过巧手雕琢的材料即使散乱不堪,但在等待真正懂得其价值的人出现时,却发现美好的部分已经毁坏。这里,“未经良匠”暗示着艺术加工的重要性,而“材虽散”则是对自然之物本身的认可。

接着,“若使琢磨徽白玉,便来风律轸青瑶”一句,通过将桐树比作可以雕琢成美丽器物的玉石,表达了诗人对于艺术加工能够提升自然材料内在之美的赞赏。这里的“琢磨”和“风律”,都是对艺术创造过程的描绘。

最后,“还能万里传山水,三峡泉声岂寂寥”两句,则将之前的主题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观和声音之美。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自然之声无远弗界以及其永恒不息的赞美。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与艺术加工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作者介绍

陈标
朝代:唐

[唐](约公元八三一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登进士第。终侍御史。标所作诗,今仅见存于全唐诗者十二首。
猜你喜欢

客旧馆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0)

续得观书迎就当阳居止正月中旬定出三峡

自汝到荆府,书来数唤吾。

颂椒添讽咏,禁火卜欢娱。

舟楫因人动,形骸用杖扶。

天旋夔子国,春近岳阳湖。

发日排南喜,伤神散北吁。

飞鸣还接翅,行序密衔芦。

俗薄江山好,时危草木苏。

冯唐虽晚达,终觊在皇都。

(0)

野望

西山白雪三年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荅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0)

哭严仆射归榇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

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0)

雨四首·其四

楚雨石苔滋,京华消息迟。

山寒青兕叫,江晚白鸥饥。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

(0)

玉腕骝

闻说荆南马,尚书玉腕骝。

顿骖飘赤汗,局蹐顾长楸。

胡虏三年入,乾坤一战收。

举鞭如有问,欲伴习池游。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刘程之 苏瑰 李夫人 柳泌 开元宫人 阎立本 魏知古 蔡新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