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陈迹随人事,初秋别此亭。
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客旧馆》,是一首怀旧和抒发乡愁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
“陈迹随人事”一句直接点出了主题,即时间流逝,一切都随着人事变迁而渐渐消失。"初秋别此亭"则具体说明了诗人的离别发生在初秋时节,"此亭"可能是诗人曾经与朋友聚会或独自沉思的地方,充满了情感的记忆。
接下来的两句“重来梨叶赤,依旧竹林青”通过对比手法,表达出时间流逝与自然界永恒不变之间的矛盾。梨树在秋天结出了红色的果实,而竹林却仍然保持着绿色,这种自然景象的重现让诗人感慨万分。
“风幔何时卷,寒砧昨夜声”中的“风幔”指的是用布做成的遮阳挡风的物件,而“寒砧”则是秋天晚上为了取暖而敲击的木制工具。诗人通过这两种景象,暗示了季节的更迭和生活的艰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感。
最后,“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则是诗人的深切感慨。"江汉"代指广阔的水域,而“无由”表示没有办法或者途径。诗人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内心的忧虑和乡愁,这些情绪就像月光一样,朦胧而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与现实、自然界与个人感受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