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璋》
《送李璋》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湖海声名二十年,尚随乡赋已华颠。

却归甫里无三径,拟傍胥山就一廛。

朱毂风尘休怅望,青鞋云水且留连。

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雁篇。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āng
sòng / wángānshí

hǎishēngmíngèrshíniánshàngsuíxiānghuádiān

quèguīsānjìngbàngshānjiùchán

zhūfēngchénxiūchàngwàngqīngxiéyúnshuǐqiěliúlián

rénjiànxiāngwènwèidàofāngxúnyànpiān

翻译
二十年来名声漂泊于江湖,如今白发苍苍仍随乡间诗赋飘摇。
回到甫里却没有三条小路可走,打算在胥山附近找个房子安身。
不必再对红尘中的荣华抱有期待,暂且享受青鞋云水的闲适生活。
如果老朋友见到我,就像问候一样,他们会问我是否寻找木雁的典故。
注释
湖海:形容四处漂泊。
华颠:指白发,表示年老。
甫里:地名,可能指诗人故乡。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小路,这里指简陋居所。
胥山:另一地名,可能也是诗人的目的地。
廛:房屋,住宅。
朱毂风尘:红尘中的荣华富贵,比喻世俗生活。
青鞋云水:象征隐逸、自然的生活方式。
木雁篇:典故,古人以木雁传信,这里可能指寻找某种精神寄托或交流。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题为《送李璋》。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璋的惜别之情和对其才华的赞赏。

“湖海声名二十年,尚随乡赋已华颠。”两句表明李璋在文学上已经有了二十年的名声,他的文章风格虽然变化,但仍旧保持着高水平。

“却归甫里无三径,拟傍胥山就一廛。”这里说的是李璋即将返回家乡,而他家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三间书房,但作者愿意在他计划建造的书房旁边盖一个自己的小屋,以便能够经常见面。

“朱毂风尘休怅望,青鞋云水且留连。”这两句描绘了李璋行走江湖、踏足名山大川所积累的情感和经历,以及王安石希望他在返回家乡的路上能够留连和珍惜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故人亦见如相问,为道方寻木雁篇。”最后两句表达了王安石对李璋的深厚情谊,他渴望能够像过去一样与之交谈,并且表示自己会去寻找李璋留下的文章,如同寻找古人遗落的佳作。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惜别,表达了作者对友谊、文学和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王安石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使这首送别诗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挽程伯禹尚书三首·其一

诚明犹博学,直谅更多闻。

休父中兴杰,宣王上圣君。

精忠自金石,感会合风云。

不谓生刍奠,今来下马坟。

(0)

郑侍郎折赠白芍药

奇葩天遣殿芳丛,一朵瑶台月下逢。

黄绕腰间空自贵,红潮颊上莫争秾。

如何风日许妍暖,更著衣裳能叠重。

定是扬州玉楼子,略无佳句与形容。

(0)

初还信州呈寓居诸公

万事不称意,一生长损心。

稍知闲有味,又觉老相侵。

田舍那能问,溪山未暇寻。

清歌一杯酒,聊与故人斟。

(0)

次刘千岁喜折仲古见过二首韵·其一

新知刘子政,生理发萧疏。

胜日归谈笑,佳山奉起居。

摩挲千古物,料理一床书。

秀色堪餐否,聊须摘我蔬。

(0)

题无热轩

一溪乔木阴,六月火云冷。

门外有行人,寒泉思汲井。

(0)

禽声四首·其三

春泥滑滑强知时,野日荒荒已露机。

政与鹁鸠同一律,朝来唤得阿姑归。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