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内岂无人,所逢非所思。
门前亦有客,相对不相知。
仰望但云树,俯顾惟妻儿。
寝食起居外,端然无所为。
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
能饮满杯酒,善吟长句诗。
庭前吏散后,江畔路乾时。
请君携竹杖,一赴郡斋期。
峡内岂无人,所逢非所思。
门前亦有客,相对不相知。
仰望但云树,俯顾惟妻儿。
寝食起居外,端然无所为。
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
能饮满杯酒,善吟长句诗。
庭前吏散后,江畔路乾时。
请君携竹杖,一赴郡斋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情谊交流。开篇“峡内岂无人,所逢非所思”表达了诗人在深山之中,对遇见的人感到陌生和疏离,这里没有可以交心之人。紧接着“门前亦有客,相对不相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隔阂感。然而,转到“仰望但云树,俯顾惟妻儿”一句,诗人的视线从外界转向家庭,表达了一种归属感和生活的温馨。
在“寝食起居外,端然无所为”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的追求。接着,“东郊萧处士,聊可与开眉”一句,诗人找到了与同道中人的交流和共鸣,这种交流让他感到愉悦。
“能饮满杯酒,善吟长句诗”则是对朋友的赞美,他不仅能够尽情享受酒的滋味,也擅长吟诵诗歌。紧接着,“庭前吏散后,江畔路乾时”一句,描绘了一个安静的自然环境,官吏散去,道路干净,是一次愉快的旅行结束。
最后,“请君携竹杖,一赴郡斋期”的邀约,是诗人对朋友的一种召唤,希望他带上竹杖,一起前往郡斋赴任,这不仅是对友情的一种呼唤,也是对共同生活和工作的一种期待。整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情的抒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
出处男儿事。甚从前、说著渊明,放高头地。
点检柴桑无剩粟,未肯低头为米。
算此事、非难非易。
三十年间如昨日,秀才瞒、撰到专城贵。
饱共暖,已不翅。旁人问我归耶未。
数痴年、平头六十,更须三岁。
把似如今高一著,更好闻鸡禁市。
总不似、长伸脚睡。
六月荷风芗州路,北螺山、别是般滋味。
今不去,视江水。
投老未归,太仓粟、尚教蚕食。
家山梦、秋江渔唱,晚风牛笛。
别墅流风惭莫继,新亭老泪空成滴。
笑当年、君作主人翁,同为客。紫燕泊,犹如昔。
青鬓改,难重觅。记携手、同游此处,恍如前日。
且更开怀穷乐事,可怜过眼成陈迹。
把忧边、忧国许多愁,权抛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