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富阳田家》
《富阳田家》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自从丧乱来,懒复治生事。

行行过田家,因之动幽意。

早稻青已黄,晚稻亦垂穗。

霅霅割稻声,自与割草异。

是时秋欲半,蒲柳风日脆。

儿卧牛自行,客熟犬不吠。

螃蟹出篱间,茅茨临水际。

使吾劣有此,亦足活老稚。

宦学四十年,进退两不遂。

扶犁手尚可,奈无可犁地。

(0)
翻译
自从战乱开始以来,我懒于再去经营生计。
漫步经过农家,这让我起了深深的感触。
早稻已经由青转黄,晚稻也垂下了稻穗。
稻谷割下的声音沙沙作响,与割草的声音截然不同。
此时秋天已过半,蒲柳在微风中显得脆弱。
孩子躺在牛背上,农夫独自劳作,客人来了狗也不再吠叫。
螃蟹从篱笆间爬出,茅屋紧邻水面。
即使我只有这些,也足以养活家人。
做官求学四十载,仕途进退皆不如意。
虽然双手还能扶犁,但何处有可供耕种的土地呢?
注释
丧乱:战乱。
治生事:经营生计。
田家:农家。
幽意:深沉的情感或思绪。
早稻:初熟的稻谷。
晚稻:晚熟的稻谷。
霅霅:形容割稻的声音。
篱间:篱笆旁边。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
老稚:老人和小孩。
宦学:做官或求学。
进退:升迁或贬谪。
扶犁:扶着犁耕地。
无可犁地:没有可供耕种的土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乱世之中,放弃了仕途生活,返回田园,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诗中的意境淡远,语言朴实,却透露出一种超脱红尘、归隐自然的情怀。

“自从丧乱来,懒复治生事。”开篇即表明了诗人对动荡不安世道的厌倦与逃避,转而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简单生活。

“行行过田家,因之动幽意。”诗人在田间行走,这种简单重复的劳作却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感触。这里,“幽意”暗示了一种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体悟。

接下来的几句,“早稻青已黄,晚稻亦垂穗。霅霅割稻声,自与割草异。”描绘了秋天的农事景象,早晚两季的稻米已经成熟,诗人亲自动手割稻的声音,和平日割草不同,这里流露出一种对土地劳作的喜悦,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是时秋欲半,蒲柳风日脆。”随着秋天即将过半,蒲柳之风也变得干燥脆弱,这里的秋意浓厚,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儿卧牛自行,客熟犬不吠。螃蟹出篱间,茅茨临水际。”这里描绘了田园生活中的和谐场景:孩子与牛群在一起自由玩耍,久居的客人与犬相安无事,小虫们在篱笆间穿行,而草丛则伴随着水边。这一切都显示出一种生命共生的美好。

“使吾劣有此,亦足活老稚。”诗人通过这样的田园生活,即便是衰老之躯,也感到满足和快乐。

最后,“宦学四十年,进退两不遂。扶犁手尚可,奈无可犁地。”诗人回顾了自己四十年的仕途生涯,无论是进取还是退隐,都未能如愿。现在虽然还能握着犁田的工具,却找不到可以耕种的土地。这几句流露出一种对过去功名之路的无奈,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力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归隐山林的心迹。这种宁静致远,与世无争的情怀,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生态度,也是这首诗所独具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黄鹤楼联

傍水起楼台,幸滔滔江汉,久息波澜,旧制梅花留韵在;

撑天存柱石,看熙熙士民,重探胜迹,昔时黄鹤应招回。

(0)

贡院内帘联

岌嶪龙门,雷浪可容轻跃过;

分明蟾窟,霓裳未许窃听来。

(0)

书室联

看儿曹整顿乾坤;任老子婆娑风月。

(0)

十四科头·其十二境照不二

禅师体离无明,烦恼从何处生?

地狱天堂一相,涅盘生死空名。

亦无贪嗔可断,亦无佛道可成。

众生与佛平等,自然圣智惺惺。

不为六尘所染,句句独契无生。

正觉一念玄解,三世坦然皆平。

非法非律自制,翛然真入圆成。

绝此四句百非,如空无作无依。

(0)

示纸衣道者颂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

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0)

江南春思·其一

山色笼烟晚翠,江气盘云昼阴。

春前淡沲幽眺,天际微茫远心。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