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拟古五首·其一》
《拟古五首·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达人安天命,养器以待时。

匪谓闭其门,端坐无所为。

东家田中苗,既种且溉之。

西家不复尔,秋至或忍饥。

一得异一失,非天有偏私。

口实云自求,曷不观诸颐。

(0)
翻译
智者顺应天命,蓄势待时而动。
并非自我封闭,静坐无为。
东邻田里的作物,已经耕种又灌溉。
西邻却未如此,到了秋天可能忍饥挨饿。
得失相随,非天公不公。
口粮应自己争取,为何不看看自己的脸颊呢。
注释
达人:明智的人。
天命:天意,命运。
养器:蓄积力量。
匪谓:并非说。
闭其门:自我封闭。
无所为:无所事事。
东家:东边邻居。
田中苗:田里的作物。
西家:西边邻居。
或:可能。
忍饥:忍受饥饿。
一得:有所得。
一失:有所失。
偏私:偏袒。
口实:生活所需。
自求:自己去争取。
颐:脸颊,自省。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拟古五首(其一)》。诗中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来表达了诗人的哲学思考。

“达人安天命,养器以待时。”这里的“达人”指的是通达事理之人,他们能够顺应天命,不强求,对自己的内在修养(养器)有耐心等待时机。这样的态度显得豁然开朗。

“匪谓闭其门,端坐无所为。”这两句表明这种达观的人并非封闭自己,他们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没有特别的作为,但内心却是充实的,这种境界超脱了世俗的忙碌。

“东家田中苗,既种且溉之。”“东家”可能指的是邻居或他人,诗中的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勤劳农耕的画面。东家的农夫不仅播下种子,还细心浇灌(溉),体现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期待。

“西家不复尔,秋至或忍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户人家(西家)。他们没有东家的勤劳和准备,因此到了秋天收获时,他们可能要忍受饥饿的痛苦。这两句强调了勤劳和准备的重要性。

“一得异一失,非天有偏私。”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平衡与公正的宇宙观,即世间万物都遵循一定规律,一种行为或态度会带来相应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天命的不公。

“口实云自求,曷不观诸颐。”最后两句通过对比满口之言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差距,劝勉人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诗人似乎在提醒我们,不仅要有美好的愿望,更重要的是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展现了生活中的对比,以及诗人对于生命、命运以及天道公正性的思考。通过东家与西家的不同遭遇,诗人强调了勤劳和准备对于个人命运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其十九百花台

南瞻复北顾,春水绿漫漫。

此地寻花柳,全胜别处看。

(0)

东坡先生挽词·其二

博学无前古,雄文冠两京。

笔头千字落,词力九河倾。

雅量同安石,高才类孔明。

平生勋业志,郁郁閟佳城。

(0)

酬刘巨载舍人见赠所画山水扇

冰纨玉粉净无尘,墨妙扶疏更绝伦。

试问挥毫底人物,不言从可识天真。

(0)

临江月上人

能仁说教满竺乾,流入中国馀五千。

于中妙经为最胜,顗师所解尤通玄。

化行吴会连海壖,纷纷得法如云烟。

见闻读诵又其次,随类譬率无间焉。

呜呼上人志且坚,善邀佛子同法筵。

妙香炷炉馥旃檀,十科劝进追昔贤。

旁行贝叶轴似椽,卷舒朝暮往复旋。

利根微种聊穷研,鱼兔一获忘蹄筌。

自馀区区顾未然,澜翻口舌如涌泉。

外物交错心匪缘,功成一朝脱爱缠。

晔如红蕖濯清渊,俯仰千圣遽可肩。

茫茫苦海旁无边,不有舟筏谁能先。

乌蟾疾驰如走丸,咨尔佛子无睡眠。

(0)

书梦寄妙懿

妙思堂深路屈盘,夜来魂梦忽跻攀。

道人开户相迎处,宛在脩篁翠雾间。

(0)

龙井辩才老师新亭

远公吾家杰,道妙非壶丘。

德倾龙象侣,貌盖江湖秋。

平生经论学,不为名相留。

滔滔若悬瀑,下注万丈湫。

昔年谢讲事,众挽不转头。

刳心老岩穴,百念本不浮。

东南多望士,唯见此老优。

翰林天下公,方外寔辈流。

旌旗虎溪路,竟日泉石游。

众生病未已,师意可忘忧。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