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
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
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
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近村远村鸡续鸣,大星已高天未明。
床头瓦檠灯煜爚,老夫冻坐书纵横。
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
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
吾儿虽戆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黎明前在乡村读书的情景。首句“近村远村鸡续鸣”以鸡鸣声渲染出清晨的宁静与乡村生活的质朴,暗示时间尚早。次句“大星已高天未明”进一步强调夜色未退,但星辰已高挂,显示出诗人勤奋不辍的精神。
“床头瓦檠灯煜爚”描绘了简陋的读书环境,瓦檠(古代照明工具)上的灯火微弱而明亮,反映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接着,“老夫冻坐书纵横”表达了诗人不顾寒冷,沉浸在书海中的专注。
“暮年于书更多味”表明诗人晚年对读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享受,视之为人生乐趣。他想象自己仿佛看见了古代贤人如莘(指莘野)、渭(指渭水,古人常以此比喻圣贤之地)的智慧,这使他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令病骨尚枝梧,半盏残膏未为费”表达诗人即使身体衰弱,仍坚持学习,认为这点付出不算什么。最后两句,诗人欣慰地看到儿子虽然愚直,但能陪伴自己过朴素生活,读书求知,期待着时运到来能助人解困,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五更读书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期望,以及深沉的人生哲理。
经年不相见,既见终何言。
千钧蚀一发,欲语声复吞。
履霜至坚冰,倏见大轴翻。
持世上无学,虚陋真乱源。
二三浮华士,见贵宰相门。
肆毒遂滔天,遗孽今犹存。
噬哜悔何及,天道宁足论。
仓卒饫一饭,有泪盈清尊。
驶帆丁字沽,潮流正浑浑。
我皇即位初,辅导资贤王。
进贤宰相事,首举讲官良。
妙选十二辈,刘侯何卬卬。
燕坐抱冰翁,独许侯文章。
深心纪纲地,讽议回肝肠。
称叹不去口,手抚霜髯长。
哀哉元祐政,朝露事不常。
阴壬遂渐进,群儿揽天纲。
张公起抗争,呕血去堂堂。
啁啾见孤凤,百忧瘏一吭。
处人骨肉间,苦口非激扬。
至诚无不动,乍起旋迷盲。
我时数周旋,相对忧旁皇。
但言臣力竭,无药回膏肓。
天地猝翻覆,流言破斧斨。
掩袂出国门,无状徒自伤。
终始义不负,此志日月光。
幽幽东海庐,读书穴匡床。
龙潜自成德,天意方微茫。
披图感往事,北望涕浪浪。
《题刘幼云先生潜庐读书图》【清·陈曾寿】我皇即位初,辅导资贤王。进贤宰相事,首举讲官良。妙选十二辈,刘侯何卬卬。燕坐抱冰翁,独许侯文章。深心纪纲地,讽议回肝肠。称叹不去口,手抚霜髯长。哀哉元祐政,朝露事不常。阴壬遂渐进,群儿揽天纲。张公起抗争,呕血去堂堂。啁啾见孤凤,百忧瘏一吭。处人骨肉间,苦口非激扬。至诚无不动,乍起旋迷盲。我时数周旋,相对忧旁皇。但言臣力竭,无药回膏肓。天地猝翻覆,流言破斧斨。掩袂出国门,无状徒自伤。终始义不负,此志日月光。幽幽东海庐,读书穴匡床。龙潜自成德,天意方微茫。披图感往事,北望涕浪浪。
https://shici.929r.com/shici/deTT5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