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中眺翠螺,入云抚树湿多罗。
了知到处佛无住,信是名山僧占多。
暗窦明亭相掩映,天花涧草自婆娑。
阇黎公案休拈旧,十六春秋一刹那。
寄畅园中眺翠螺,入云抚树湿多罗。
了知到处佛无住,信是名山僧占多。
暗窦明亭相掩映,天花涧草自婆娑。
阇黎公案休拈旧,十六春秋一刹那。
这首诗描绘了寄畅园内的一番景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
首联“寄畅园中眺翠螺,入云抚树湿多罗”,开篇即以寄畅园为背景,通过眺望翠螺山,触摸入云的树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翠螺山的绿意盎然,与寄畅园的景致相互映衬,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祥和的世界之中。
颔联“了知到处佛无住,信是名山僧占多”,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禅意。诗人通过“佛无住”的哲理,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名山大川往往与佛教文化紧密相连,成为修行者心灵的归宿。这一联既体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颈联“暗窦明亭相掩映,天花涧草自婆娑”,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暗处的洞穴与明亮的亭台相互映照,形成鲜明对比;而天上的花朵与山涧的草木则自由自在地摇曳生姿,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这一联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展现了寄畅园内独特的自然风光。
尾联“阇黎公案休拈旧,十六春秋一刹那”收束全诗,以禅宗公案的形式,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常。诗人提醒读者,过去的烦恼与忧虑都已过去,如今的每一刻都是宝贵的。十六个春秋,转瞬即逝,如同一刹那间,强调了珍惜当下、放下过往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寄畅园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禅意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