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夜歌·其五》
《子夜歌·其五》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纸]韵

荡舟芙蓉池,红颜在池水。

侬与芙蓉花,有何不相似。

(0)
鉴赏

这首诗以清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荡舟于芙蓉池中的画面,诗人将自己比作池中之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自我认同的情感。

首句“荡舟芙蓉池”,简洁明快地勾勒出场景,仿佛读者已置身于碧波荡漾的荷花池畔,乘舟游弋,心境悠然。接着,“红颜在池水”一句,不仅指出了荷花的鲜艳色彩,也暗喻了诗人的青春与美丽,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侬与芙蓉花,有何不相似。”这一问句,既是诗人对自己与荷花之间关系的思考,也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探索。诗人通过将自己与荷花进行类比,表达了对自身价值和美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自怜与自省。

整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细腻,通过对比和自问,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我形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课儿联·其七一一

城阴团树色;江气夹风声。

(0)

课儿联·其六八八

同心扶社稷;流涕向江湖。

(0)

课儿联·其六六六

碑访栖霞寺;诗题浴日亭。

(0)

课儿联·其五八二

采芳湘水曲;立马楚山椒。

(0)

课儿联·其五四六

草木皆春气;江山想古人。

(0)

课儿联·其四二七

生前皋羽发;死后景清皮。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