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友中书君,十年抗师席。
当时门下士,往往继科籍。
乔生西南来,竦如木初植。
良材就斤斧,规矩应丈尺。
文场才弱冠,已破万人敌。
而犹不自满,欿若字未识。
朅来过我堂,每语终日夕。
谈诗辨格律,论字穷点画。
微言析豪芒,独诣超畛域。
纷纷科举徒,未暇论与策。
古文时所弃,似子宁易得。
吾生好讲学,久矣抱深默。
爱子方起予,胡为重行役。
勖哉千里途,及此分阴惜。
少年岂可恃,我已非白晰。
文章未足论,太上贵立德。
而师有严规,我语赘何益。
我友中书君,十年抗师席。
当时门下士,往往继科籍。
乔生西南来,竦如木初植。
良材就斤斧,规矩应丈尺。
文场才弱冠,已破万人敌。
而犹不自满,欿若字未识。
朅来过我堂,每语终日夕。
谈诗辨格律,论字穷点画。
微言析豪芒,独诣超畛域。
纷纷科举徒,未暇论与策。
古文时所弃,似子宁易得。
吾生好讲学,久矣抱深默。
爱子方起予,胡为重行役。
勖哉千里途,及此分阴惜。
少年岂可恃,我已非白晰。
文章未足论,太上贵立德。
而师有严规,我语赘何益。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为友人乔生宇归乡所作的送别诗。诗中描绘了乔生宇的才华横溢和谦逊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诗的开头提到乔生宇在中书君处学习多年,门下弟子多有成就,暗示了乔生宇的非凡才能。接着,诗人以“乔生西南来,竦如木初植”形容乔生宇的到来,既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也比喻他如同新植之木,充满生机与潜力。诗人进一步赞扬乔生宇的才华,“良材就斤斧,规矩应丈尺”,意指他的才能经过雕琢,符合高标准的要求。
在谈论诗文时,诗人提到乔生宇对格律、点画的深入理解,以及对细微之处的精准分析,展现出他在文学上的独特见解和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诗人还提到,尽管科举制度盛行,但像乔生宇这样具备深厚文学素养的人并不常见,强调了乔生宇的难得。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勉励乔生宇在长途旅行中珍惜时间,并提醒他年轻时不应过于自负,应当注重品德修养。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乔生宇的欣赏和鼓励,希望他能继续追求学问,提升自我。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才华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情操。
此身漂然不系舟,吕梁滟滪皆安流。
江湖万顷浮一鸥,此心玩世常休休。
吴山楚水纪所由,湘累老枚宁匹俦。
琢句亦复忘晨羞,搯抉肝肾掉白头。
岁六十四方佐州,计原夫日无乃优。
客路日月迅且遒,朱颜壮志逝莫留。
吾聊尔尔赋远游,山川自可卷轴收。
老怀槁暴今膏油,访岘山石吊莫愁。
庸随大楚皆萍浮,顾我不乐夫何求。
缅思六客同献酬,如挹韩众追浮丘。
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
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
地辟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
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作中州想。
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
秋水双明,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
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
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
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
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
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
尽日俱襄阳,满城同看花。
百种斗红紫,意气各雄夸。
忽焉有招呼,径醉碧桃家。
主人意厚甚,更约观金沙。
而我方与子,浩荡兴无涯。
但恐催日驭,所幸未西斜。
行行复行行,小筑逢异葩。
杂然不知名,品品亦自嘉。
园翁旋相问,酌酒仍烹茶。
珍重颇深简,市井避喧哗。
子乃若有告,未语先咨嗟。
愿言更出郭,前林路非遐。
会当有奇遇,始信我不讹。
果见山下蒙,一泓莹无瑕。
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
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
须臾耸崭绝,炼不经女娲。
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
相与发浩叹,题品乃未加。
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
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
聊为赋此诗,醉笔歌龙蛇。
《甲寅寒食日访徐子融子融同出游晚归志所历二十六韵》【宋·陈文蔚】至后一百五,春光正韶华。往往天气少,多与人事差。今年特清朗,川原烂红霞。埋头卷书册,访友况不赊。尽日俱襄阳,满城同看花。百种斗红紫,意气各雄夸。忽焉有招呼,径醉碧桃家。主人意厚甚,更约观金沙。而我方与子,浩荡兴无涯。但恐催日驭,所幸未西斜。行行复行行,小筑逢异葩。杂然不知名,品品亦自嘉。园翁旋相问,酌酒仍烹茶。珍重颇深简,市井避喧哗。子乃若有告,未语先咨嗟。愿言更出郭,前林路非遐。会当有奇遇,始信我不讹。果见山下蒙,一泓莹无瑕。渊然蟠蛟龙,不为藏黾蛙。稍稍出奇怪,罗列如髻丫。须臾耸崭绝,炼不经女娲。特立如丈夫,匪可干以邪。相与发浩叹,题品乃未加。因念世沈晦,岂但如尔耶。乘风且归欤,投林有昏鸦。聊为赋此诗,醉笔歌龙蛇。
https://shici.929r.com/shici/4hvA5wZey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