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撼山山石裂,老树杈枒半枯折。
阴云匝地冻不收,知是前溪夜来雪。
回峰远岫相明灭,断梗流澌正幽咽。
天寒万籁声萧萧,水行无舟陆无辙。
村回径仄随欹倾,危桥欲堕犹低撑。
长空遥遥一雁下,白屋袅袅孤烟生。
灞陵豪客一时兴,东郭幽人千古情。
高堂对酒不得醉,我意岂独怜丹青。
君不见去年三冬无一白,又不见九月江南雪盈尺。
丰年消息定何如,欲向田家问麰麦。
官曹坐食无良筹,予亦胡为簪组流。
知君故是经济器,慷慨莫忘苍生忧。
朔风撼山山石裂,老树杈枒半枯折。
阴云匝地冻不收,知是前溪夜来雪。
回峰远岫相明灭,断梗流澌正幽咽。
天寒万籁声萧萧,水行无舟陆无辙。
村回径仄随欹倾,危桥欲堕犹低撑。
长空遥遥一雁下,白屋袅袅孤烟生。
灞陵豪客一时兴,东郭幽人千古情。
高堂对酒不得醉,我意岂独怜丹青。
君不见去年三冬无一白,又不见九月江南雪盈尺。
丰年消息定何如,欲向田家问麰麦。
官曹坐食无良筹,予亦胡为簪组流。
知君故是经济器,慷慨莫忘苍生忧。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凄冷的雪景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雪后山川的荒凉与静谧。首句“朔风撼山山石裂”以强烈的动态感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凛冽北风的威力,山石在风中摇晃,预示着接下来画面的寒冷与震撼。接着,“老树杈枒半枯折”一句,将视线转向了衰败的树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
“阴云匝地冻不收”则以阴沉的云层衬托出地面的寒冷,仿佛连云都冻结了。“知是前溪夜来雪”点明了主题——雪,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换。
随后,诗人通过“回峰远岫相明灭”、“断梗流澌正幽咽”等描绘,展现了雪后山川的静美与生机的微弱,以及河流在冰封下的哀鸣。这一系列景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既壮丽又孤独的雪后世界。
“天寒万籁声萧萧,水行无舟陆无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寂静与荒凉,连动物的踪迹都消失无踪,只有风声在空旷的天地间回荡。
“村回径仄随欹倾,危桥欲堕犹低撑”描绘了村庄小路的曲折与险峻,以及摇摇欲坠的桥梁,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紧张气氛。
“长空遥遥一雁下,白屋袅袅孤烟生”两句,以一只孤雁的降落和远处炊烟的升起,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希望,同时也暗示了人类生活的痕迹。
“灞陵豪客一时兴,东郭幽人千古情”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不同心境,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高堂对酒不得醉,我意岂独怜丹青”则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艺术之美的欣赏,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反思。
最后,“君不见去年三冬无一白,又不见九月江南雪盈尺”通过对比往年与当前的雪景,表达了对自然现象变化的关注与思考。
“丰年消息定何如,欲向田家问麰麦”则将关注点转向了农业生产,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怀。
“官曹坐食无良筹,予亦胡为簪组流”表达了对官僚体制的不满与自我反省,暗示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忧虑。
“知君故是经济器,慷慨莫忘苍生忧”则是对友人的勉励,希望他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不忘为百姓谋福利。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兼具艺术美感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鸪峰嵯峨几千尺,屹立江南半空碧。
仙家正在龙虎深,林壑翛然绝尘迹。
茅屋俯瞰峰之阿,石泉飞洒浸垂萝。
向来六月不知暑,空翠满襟凉气多。
道人时把瑶琴理,流水高山少知己。
问谁载酒泛中流,来听清商间宫徵。
我生性嗜山水幽,忽见此图清兴留。
何当从子问真诀,周览八极寻丹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