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夕何夕火西流,处处穿针阅女牛。
银烛光摇书幌冷,碧梧影落帝城秋。
疏愚欲乞天孙巧,迂远空怀杞国忧。
坐久宴然清不寐,绛河如练近南楼。
今夕何夕火西流,处处穿针阅女牛。
银烛光摇书幌冷,碧梧影落帝城秋。
疏愚欲乞天孙巧,迂远空怀杞国忧。
坐久宴然清不寐,绛河如练近南楼。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七夕》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节日的独特氛围。首句“今夕何夕火西流”以问句开篇,暗示时间已晚,银河西倾,暗合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传说。接下来的“处处穿针阅女牛”描绘了人们在七夕之夜穿针乞巧的传统习俗,形象生动。
“银烛光摇书幌冷,碧梧影落帝城秋”两句,通过银烛微光和碧梧秋影,渲染出清冷的夜色,也寓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自称“疏愚欲乞天孙巧”,表达了对织女智慧的仰慕和自身技艺的谦逊,同时也流露出对家庭团聚的渴望。
“迂远空怀杞国忧”一句,诗人借古人担忧天倾之忧,表达自己虽身处人间,却忧虑世事的深沉感慨。最后,“坐久宴然清不寐,绛河如练近南楼”收束全诗,诗人独自静坐,银河如练,明亮而宁静,但因思念和忧虑难以入眠,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七夕为背景,融合了传统习俗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思考。
爱闲不向争名地,宅在街西最静坊。
卷里诗过一千首,白头新受秘书郎。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