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寺庙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这里形象地描述了山峰之间如同大手般打开,而红色的围墙蜿蜒曲折,形成了一种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这种描写体现了诗人对寺庙周遭自然景观和建筑布局的细腻把握。
"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佛地上盛开着花朵,它们似乎在划分着不同的区域;而僧房前则有竹子轻柔地引导着泉水。这些意象传达了寺庙中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氛围。
"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夜深人静时分,楼下明亮的月光洒在清冷的地面;而远处的城郭之内,则弥漫着一片迷蒙的烟雾。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神秘的夜晚景象。
"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寺庙中的塔耸立在亭院之后,而前方则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和横跨其上的阁楼。这两句强调了寺庙与周围自然景观的紧密联系。
"溪沙涵水静,涧石点苔鲜":山间小溪中的细沙包容着清澈的流水,形成一种宁静的氛围;而山涧中的巨石上,则点缀着新鲜的苔藓。这些形象展现了寺庙周遭自然景观的生机与和谐。
"好是呼猿久,西岩深响连":长时间的猿鸣声回荡在西边的岩石之间,形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声音效果。这两句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立体感和动态美。
整首诗通过对灵隐寺周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既幽静又生机勃勃的佛教圣地。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意象与建筑布局相结合的手法,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境界,为读者营造出一种心灵的净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