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王门下有真子,堪以空王为了使。
常持菡萏《白莲经》,屈指无人得相似。
长松下,深窗里,历历清音韵宫徵。
短偈长行主客分,不使閒声挂牙齿。
外人闻,耸双耳,香风袭鼻寒毛起。
祇见天花落座前,空中必定有神鬼。
吾师吾师须努力,年深已是成功积。
桑田变海骨为尘,相看长似红莲色。
空王门下有真子,堪以空王为了使。
常持菡萏《白莲经》,屈指无人得相似。
长松下,深窗里,历历清音韵宫徵。
短偈长行主客分,不使閒声挂牙齿。
外人闻,耸双耳,香风袭鼻寒毛起。
祇见天花落座前,空中必定有神鬼。
吾师吾师须努力,年深已是成功积。
桑田变海骨为尘,相看长似红莲色。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专心念诵《法华经》的僧人,将他比喻为空王的真正继承者。诗中描绘了这位僧人在长松之下、深窗之内,诵读《白莲经》的情景,其声音清越,音律工整,与世俗之声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强调了僧人的专注与虔诚,以及他与外界的超然脱俗。
诗中提到的“外人”听到僧人的诵经声后,不仅耳朵为之震动,连鼻息间都仿佛能感受到香气,甚至感觉到寒毛直立,可见其诵经之神圣与震撼力。进一步描述了僧人周围环境的祥和与神秘,如天花飘落,似乎预示着神灵的降临。
最后,诗人鼓励僧人继续努力修行,因为时间的积累会带来修行的成功。即使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僧人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就如同红莲般永恒不变,与周围环境形成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僧人修行的虔诚与境界的高远,同时也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崇敬和对修行者精神追求的赞美。
智士名不足,愚夫乐有馀。
况复冬夜长,风雪迷通衢。
美人邀我饮,清酒开玉壶。
明眸艳红烛,流盻光四隅。
萦风转修袂,逸响缘绮疏。
龙香满珠阁,兰气生罗襦。
遗簪复堕珥,笑语相迎扶。
回头问公子,不醉将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