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早已隘方州,放眼关河屐齿收。
万灶貔貅前出塞,一篇鹦鹉独登楼。
笑搀吴语供宾戏,浇醒秦灰饷鬼愁。
莫更辽阳春色误,乱红高柳拍天浮。
看山早已隘方州,放眼关河屐齿收。
万灶貔貅前出塞,一篇鹦鹉独登楼。
笑搀吴语供宾戏,浇醒秦灰饷鬼愁。
莫更辽阳春色误,乱红高柳拍天浮。
这首清代蒋曰豫的《奉檄赴古北口军次祀軷有期书示同志(其三)》描绘了诗人远行军务,途经壮丽山河的场景。首句“看山早已隘方州”展现了诗人对眼前山川的惊叹,暗示旅途的艰辛与壮阔。接着,“放眼关河屐齿收”进一步描绘了行军途中跋山涉水,步步前行的情景。
“万灶貔貅前出塞”运用比喻,将士兵比作勇猛的猛兽貔貅,形象地刻画出军队浩荡出征的气势。“一篇鹦鹉独登楼”则以鹦鹉自比,表达诗人虽独自一人但志向坚定,决心登高望远,筹划军机。
“笑搀吴语供宾戏,浇醒秦灰饷鬼愁”两句,通过轻松的吴地方言交流和壮志豪饮,展现出军中的乐观气氛,同时也暗含着驱散阴霾的决心。“莫更辽阳春色误,乱红高柳拍天浮”以辽阳的春色反衬战事的紧迫,提醒众人不可被美景所迷惑,要专注于战事,因为战乱中的红花绿柳,实则是动荡不安的象征。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饱满,既有个人的坚定与豪情,又有对团队的激励与关怀,充分体现了清军将领的气魄与责任感。
琳宫接丛霄,渌水连翠微。
幽花露林薄,好鸟娱清辉。
道人勤洒扫,令尹每忘归。
孝慈民父母,虎去蝗退飞。
来思僚友同,歌舞醉红衣。
定知与民乐,吏瘦吾民肥。
人有岁寒心,乃有岁寒节。
何能貌不枯,虚心听霜雪。
茅亭风入葛衣轻,坐见山河表里清。
归燕略无三月事,残蝉犹占一枝鸣。
天高秋树叶公邑,日暮碧云樊相城。
别后寄诗能慰我,似逃空谷听人声。
春雷不发蛰,秋雷不收声。
向无一日雨,今无一日晴。
昨夕玉女笑,闪闪扬目睛。
雷公与雨师,自取号令明。
舒惨由上天,诞妄推五行。
日月不粒食,安问下土耕。
虽然屋瓦烂,还有地菌生。
损彼以益此,谁能较人情。
尧时不无水,用禹水乃平。
黎民思尧仁,往往见于羹。
犹吾大君意,星火立水衡。
水衡虽努力,岂将雷雨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