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峦万叠自西隅,王气千年此郁纡。
科第旧曾题片玉,山川先已表圆珠。
雨时如泣鲛人泪,光处真悬照乘图。
好语英灵呵护在,四臣声价未应无。
峰峦万叠自西隅,王气千年此郁纡。
科第旧曾题片玉,山川先已表圆珠。
雨时如泣鲛人泪,光处真悬照乘图。
好语英灵呵护在,四臣声价未应无。
这首诗描绘了圆珠积翠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首联“峰峦万叠自西隅,王气千年此郁纡”以磅礴之势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中,同时暗含着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千年王气在此地凝聚,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历史氛围。
颔联“科第旧曾题片玉,山川先已表圆珠”则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巧妙结合,既赞美了山川之美,又提到了科举制度下人才辈出的辉煌历史,通过“片玉”和“圆珠”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人才与自然之美的双重赞誉。
颈联“雨时如泣鲛人泪,光处真悬照乘图”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雨水比作鲛人的眼泪,既表现了雨水的细腻与情感的丰富,也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着某种神秘或珍贵的事物,而“照乘图”则进一步强调了山中景象的瑰丽与独特。
尾联“好语英灵呵护在,四臣声价未应无”表达了对山中英灵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山中可能存在四位大臣的英魂,他们的声望与价值不应被遗忘。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尊重,以及对历史传承的重视。
入帘轻絮故依人,梦后题诗欲判春。
纵使相思解销骨,此情终未作黄尘。
少年慕简册,编蒲抄古书。
有闻未能行,常恐迷厥初。
青毡雪窗夜,卧起卷复舒。
岁久亦穿穴,客冷不及渠。
知公已坐忘,物我归如如。
黄团稳叠足,绣茵一籧篨。
传闻伏蒲谏,天子怀每虚。
出处谅未免,裹轮联锋车。
卜宅元郎岂偶然,江山千古共流传。
乾坤巨石知多少,待看中兴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