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不惮远,有癖老增剧。
是行迫王事,所过飞鸟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着脚历。
朝来所干集,我愿容自适。
冲寒走海会,啸吟遂终日。
眷言三祖山,经从阻良觌。
僧果知我意,饭仆济行色。
崎岖五十里,入山及未昃。
山头残雪在,青瑶点微白。
殷勤承老禅,倾盖同莫逆。
为言住此山,予宝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轻策。
扪萝助探讨,蹑石共登陟。
群峰耸遥翠,一水涨深碧。
行行何所喜,两脚有馀力。
归来饱香积,清淡更过昔。
观山不惮远,有癖老增剧。
是行迫王事,所过飞鸟疾。
路傍四五祖,不得着脚历。
朝来所干集,我愿容自适。
冲寒走海会,啸吟遂终日。
眷言三祖山,经从阻良觌。
僧果知我意,饭仆济行色。
崎岖五十里,入山及未昃。
山头残雪在,青瑶点微白。
殷勤承老禅,倾盖同莫逆。
为言住此山,予宝始今日。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轻策。
扪萝助探讨,蹑石共登陟。
群峰耸遥翠,一水涨深碧。
行行何所喜,两脚有馀力。
归来饱香积,清淡更过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山探幽的过程,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开篇“观山不惮远,有癖老增剧”表现出诗人对山的仰望与向往,似乎随着年岁增长,对山的喜爱也愈发浓烈。
“是行迫王事,所过飞鸟疾”一句,通过描写路途中的急促场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远方山境的向往。接下来的“路傍四五祖,不得着脚历”则透露出行走中难以停留的迫切感。
“朝来所干集,我愿容自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融入其中的渴望。紧接着,“冲寒走海会,啸吟遂终日”则展示了一种不畏严寒、乐在自然中的超然态度。
“眷言三祖山,经从阻良觌”中的“三祖山”可能是诗人心中向往的圣地,而“僧果知我意,饭仆济行色”则描绘了一位懂得诗人心意的僧侣,与诗人的默契和对自然景观的共同欣赏。
“崎岖五十里,入山及未昃。山头残雪在,青瑶点微白”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山路的曲折和山顶的雪景,显示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细腻观察。
“殷勤承老禅,倾盖同莫逆”一句,通过对老禅师的恭敬和对其教诲的接受,表现了诗人在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为言住此山,予宝始今日”则明确表达了诗人想要定居于此山之中的愿望。
“欲以扶我衰,不鄙昔轻策”一句中,“扶我衰”可能指的是希望通过修行来支持自己的衰老,而“不鄙昔轻策”则是对过去轻率行为的反思与警醒。
接下来的“扪萝助探讨,蹑石共登陟。群峰耸遥翠,一水涨深碧”几句,描绘了诗人攀岩探幽、与自然同行的情景,同时也表现出对山林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最后,“行行何所喜,两脚有馀力。归来饱香积,清淡更过昔”则是诗人在经历了山中探幽后,对生活的感悟和满足,以及对内心世界更加清明的体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之美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灵旅程。
客宦乘流同木偶,入村随俗自猴冠。
鸰飞原上正相应,豆泣釜中当少宽。
貂阙长忧狗尾续,客来应借凤毛看。
陇西衣钵传无尽,熟看群儿现宰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