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垣成舜水东,隐居之子有仙风。
露凝晓圃三芝秀,日炫春林万杏红。
玉诀致身跻寿域,禁方随俗施神功。
何时与论环中妙,一理周流六合通。
生意垣成舜水东,隐居之子有仙风。
露凝晓圃三芝秀,日炫春林万杏红。
玉诀致身跻寿域,禁方随俗施神功。
何时与论环中妙,一理周流六合通。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之子,具有仙风道骨的高洁形象。"生意垣成舜水东",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让人联想到古代圣君尧舜的繁荣盛世和东方的太阳。"隐居之子有仙风",诗人通过对隐士儿子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露凝晓圃三芝秀,日炫春林万杏红",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清晨的露水使得园中之物显得更加鲜明,三芝(灵芝)在早露中愈发显得神秘而又庄重。而当太阳升起,春日暖和的阳光照耀下,林间万千杏花竞相绽放,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玉诀致身跻寿域,禁方随俗施神功",诗人此处描写的是隐士通过修炼内丹、服食灵药等方式,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玉诀"指的是道家秘传的口诀或法术,能够引导修行者进入仙道;"禁方"则是指道家的养生之术,如辟谷、服气等。
最后两句"何时与论环中妙,一理周流六合通",表达了诗人对隐士和自然界之间微妙关系的赞叹,以及对于宇宙间万物相连、道理贯穿的一种哲学思考。"环中妙"可能指的是宇宙或自然之中的奥秘,而"一理周流六合通"则是说这个世界的根本道理无处不在,贯穿于一切。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和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对于养生修炼和哲学思考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审美追求。
泗滨非瘴乡,万户带病色。
生涯恃罂粟,一收胜再熟。
自从著严令,辍耕稍畏缩。
城厢复穷搜,繁灯夜争匿。
厉禁行如风,窳器亦不鬻。
知弃以为取,谋国有常策。
不修邻所利,蓄计且予毒。
奈何遣专司,色喜忽捧檄。
民间疾未瘳,官办沈犹拾。
饮鸩甘如饴,贪天誇己力。
坐令刚制心,为此一挫抑。
位卑言有罪,感叹了何益。
入门屋大乾坤窄,八荒四极在我室。
手扪五岳皆平地,坐视沧海忽壁立。
恍如上界一俯瞩,三分尘上水居七。
又如置身洪荒前,当时不见一人迹。
昆崙之外原无山,馀气磅礴散万脉。
东南诸国临大水,西北川原岂终极。
乃知大块非无垠,直若盆水浮败叶。
关塞古今称形胜,自我视之皆智力。
图中斑驳五色分,人种国界辨明晰。
世上沿革血染成,此图变更乍朝夕。
人间无日无干戈,一万年后知何色。
起来取图裂粉碎,无地存身计亦得。
回头新月照空墙,似闻吴质嫦娥微叹息。
入门满榻山苍然,林岩飞落来樽前。
坐客四颅惊离筵,竹禅妙画神乎仙。
一松欹石石为偏,不知松石生谁先。
一松压松不见天,虚翠滴落为云烟。
羲和不闻太阴键,霜雪矗立枝干填。
苍藓剥蚀龙鳞穿,藤倒挂根相断连。
折枝忽见沧海田,平远直吞天之边。
下坐一僧闭目眠,坦腹如鼓脐如钱。
一僧侍坐耸瘦肩,捉襟扪虱齧齿巅。
客言此画当流传,两僧对坐将千年。
中兴以来神画鲜,竹禅大笔如米颠。
万象参赞化工诠,秋毫出落真宰宣。
堂下老树撑屋椽,有僧面壁闻风泉,画耶真耶禅非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