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摇犹在北,明河影西沈。
徬徨下前除,清风吹衣襟。
露蛩栖衰草,华月明高林。
流光入虚室,照我素弦琴。
《大雅》不可作,抗节自哀吟。
招摇犹在北,明河影西沈。
徬徨下前除,清风吹衣襟。
露蛩栖衰草,华月明高林。
流光入虚室,照我素弦琴。
《大雅》不可作,抗节自哀吟。
这首清代诗人吴茝的《杂诗(其二)》描绘了一幅秋夜静思的画面。首句“招摇犹在北”中的“招摇”可能指的是北斗星,暗示时间已晚,但北方的星辰依然明亮。次句“明河影西沈”进一步描绘了银河西沉的景象,暗含时光流转。
“徬徨下前除”写出了诗人在月光下徘徊,步履不定,显示出内心的思绪纷扰。“清风吹衣襟”则营造出一种清凉宁静的氛围,与前文的夜晚景色相呼应。接下来,“露蛩栖衰草,华月明高林”描绘了露水滋润的草丛中,秋虫低鸣,而明亮的月亮照亮了高高的树林,增添了寂静的深度。
“流光入虚室,照我素弦琴”两句,通过“流光”和“虚室”,表达了时光悄然流逝,诗人独自抚琴,琴声与月光交织,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最后两句“《大雅》不可作,抗节自哀吟”,诗人借用《大雅》的典故,表达自己无法像古代圣贤那样高尚,只能坚守节操,独自哀叹,寓含了对现实的无奈和自我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借自然景象和个人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