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唐如晦二首·其二》
《挽唐如晦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邓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法护何妨短,元龙故自豪。

交情如水淡,义气与秋高。

贫不沾三釜,年方见二毛。

魂兮如可返,通饮读离骚。

(0)
翻译
法度守护不妨短暂,元龙自古就豪迈。
友情清淡如水,义气与秋天的高远相应。
贫穷不求丰厚,年纪已见双鬓白发。
若能召回逝去的灵魂,我愿畅饮并朗诵《离骚》。
注释
法护:坚守法度。
何妨:不妨。
元龙:指陈登,有豪杰之志。
故:本来。
自豪:感到骄傲。
交情:友情。
如水淡:像清水一样清淡。
义气:忠诚和勇气。
秋高:秋天的高远,象征着成熟和深沉。
贫不沾:贫穷不沾染。
三釜:形容财富多,釜是古代的一种计量单位。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代指年纪大。
魂兮:灵魂啊。
可返:能够返回。
通饮:痛饮。
离骚:屈原的长诗,这里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邓剡的作品,名为《挽唐如晦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挽留之情深厚的诗句。

“法护何妨短”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对朋友法护之情深且不易断绝,如同长江水流不断。

接下来的“元龙故自豪”则是说友人如元龙一般自视甚高,自有其傲骨。元龙在此代表着威武、雄壮的象征,显示出诗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自信心态。

“交情如水淡,义气与秋高”两句,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将交往之情比作清澈而不浊的流水,同时将义气比喻为高远如秋日的晴空。这里传达了一种深厚且纯净的情谊,以及超越世俗纷争、坚定不移的道德操守。

“贫不沾三釜,年方见二毛”则是说诗人本身虽然贫穷到连最基本的生活都难以维持,但即便如此,在年轻时就已显露出一些成熟之象。这里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的自我肯定和对未来不懈追求的态度。

最后两句“魂兮如可返,通饮读离骚”则是说诗人的灵魂渴望能返回到某种精神状态,同时也希望能与古代文学巨匠屈原一样,畅饮着美酒,阅读着《离骚》这样伟大的作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尊崇,以及对个人精神追求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远的象征寓意,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在贫困中不屈的自我肯定和文化追求。

作者介绍
邓剡

邓剡
朝代:宋   字:光荐   号:中斋   籍贯: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   生辰:1232-1303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猜你喜欢

诗三百三首·其三十七

富儿多鞅掌,触事难祇承。

仓米已赫赤,不贷人斗升。

转怀钩距意,买绢先拣绫。

若至临终日,吊客有苍蝇。

(0)

田家杂兴八首·其四

田家趋垄亩,当昼掩虚关。

邻里无烟火,儿童共幽闲。

桔槔悬空圃,鸡犬满桑间。

时来农事隙,采药游名山。

但言所采多,不念路险艰。

人生如蜉蝣,一往不可攀。

君看西王母,千载美容颜。

(0)

梦太白西峰

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

遗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

结宇在星汉,宴林闭氤氲。

檐楹覆馀翠,巾舄生片云。

时往溪水间,孤亭昼仍曛。

松峰引天影,石濑清霞文。

恬目缓舟趣,霁心投鸟群。

春风又摇棹,潭岛花纷纷。

(0)

马嵬

万乘凄凉蜀路归,眼前珠翠与心违。

重华不是风流主,湘水犹传泣二妃。

(0)

题崇福寺禅院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0)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