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五》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五》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咸]韵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攲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0)
注释
卧:躺下。
落月:下落的月亮。
横:横跨。
千丈:极高。
起唤:起身呼唤。
清风:凉爽的风。
得:获得。
半帆:一半的船帆。
且:暂且。
并:沿着。
水村:水边的村庄。
攲侧:倾斜。
过:经过。
人间:人世间。
何处:哪里。
巉岩:险峻的山岩。
翻译
我躺着看月亮高悬千丈,起身呼唤清风,只得到半帆的微风。
暂且沿着水边的村庄倾斜而过,这世间哪里没有险峻的山岩呢?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诗中“卧看落月横千丈”一句通过卧观落月,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浩瀚宇宙的一种自在与自由的情怀。“起唤清风得半帆”则用航海之比喻,表达了诗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

“且并水村攲侧过”一句中,“且并”二字传递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节奏,而“水村”和“攲侧”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曲折的自然景观。最后“人间何处不巉岩”则以一种哲理性的提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与世界的深刻认识,以及对险峻人生的无奈与接受。

整首诗通过月亮、风帆和山水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同时也透露出苏轼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他内心深处的人生感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翠云堂

堂北阴森森,金源双树在。

过雨翠益浓,涛翻青色海。

梧竹不敢鸣,众音之所汇。

我来实九夏,九秋如我待。

旱树多回苏,枝叶曾无改。

(0)

雨后游静明园杂诗·其二

昆明湖涨水如旧,况是灵源涨益多。

分付林丞善节蓄,莫轻偷泄好恩波。

(0)

咏侧理纸

异域传奇制,今时见古初。

海苔堪响像,鱼网此遗馀。

山谷鸡毛笔,右军龙爪书。

似伊方合用,笑我欲何如。

(0)

题画舫斋

朴斋几架俯琳池,等度名称画舫宜。

明月清风自无尽,筠篙桂棹底须施。

沧浪清浊付童子,烟雨潇湘讶虎儿。

祗有载舟规义切,十思疏里得吾师。

(0)

恭奉皇太后观荷作

既雨乘朝爽,观荷迓圣慈。

浦中都织锦,天际又霏丝。

净植呈芳度,红装照碧漪。

底知异凡品,此地是西池。

(0)

题邹一桂联芳谱即用其韵·其七金丝荷叶铁线莲花

花亦濂溪叶亦田,绣成丝线定针仙。

看来却拟询毛郑,知在国风第几篇。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