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北阴森森,金源双树在。
过雨翠益浓,涛翻青色海。
梧竹不敢鸣,众音之所汇。
我来实九夏,九秋如我待。
旱树多回苏,枝叶曾无改。
堂北阴森森,金源双树在。
过雨翠益浓,涛翻青色海。
梧竹不敢鸣,众音之所汇。
我来实九夏,九秋如我待。
旱树多回苏,枝叶曾无改。
这首诗描绘了翠云堂周围环境的幽静与生机。前两句“堂北阴森森,金源双树在”,以“阴森森”三字渲染出一种深邃、神秘的氛围,而“金源双树在”则点明了堂前有两棵珍贵的树木,为后续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础。
接着,“过雨翠益浓,涛翻青色海”两句,通过“过雨”这一自然现象,展现了雨水过后树木更加翠绿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青绿色所覆盖,形象地比喻为“青色海”,生动地描绘出了雨后清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梧竹不敢鸣,众音之所汇”则进一步展示了堂前的宁静与和谐。梧桐和竹子似乎都因为周围的环境而变得沉默,只有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最后,“我来实九夏,九秋如我待”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之情,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季,他也愿意来到这里,而到了秋天,他仿佛也期待着再次前来。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也暗示了四季更迭中,自然之美与人的感情相融合的美妙体验。
“旱树多回苏,枝叶曾无改”则是对翠云堂周围树木生命力的赞美。即使在干旱的季节,树木也能复苏,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而它们的枝叶形态并未改变,依然保持着原有的美丽与坚韧。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翠云堂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好景色的深深喜爱和向往。
平虏将军妇,入门二十年。
君心自有悦,妾宠岂能专。
出解床前帐,行吟道上篇。
古人不唾井,莫忘昔缠绵。
徐陈尝并作,枚马亦同时。
各负当朝誉,俱承明主私。
夫君迈前侣,观国骋奇姿。
山似鸣威凤,泉如出宝龟。
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
紫绶拂三寺,朱门临九逵。
昔我含香日,联尔缙云司。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中路一分手,数载来何迟。
求友还相得,群英复在兹。
留台少人务,方驾递寻追。
涉玩怀同赏,沾芳忆共持。
迎宾南涧饮,载妓东城嬉。
春郊绿亩秀,秋涧白云滋。
名画披人物,良书讨滞疑。
兴来光不惜,欢往迹如遗。
岁晏罢行乐,层城间所思。
夜魂灯处厌,朝发镜前衰。
忽枉崔骃什,兼流韦孟词。
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齐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
终惭起予者,何足与言诗。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唐·张说】徐陈尝并作,枚马亦同时。各负当朝誉,俱承明主私。夫君迈前侣,观国骋奇姿。山似鸣威凤,泉如出宝龟。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紫绶拂三寺,朱门临九逵。昔我含香日,联尔缙云司。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中路一分手,数载来何迟。求友还相得,群英复在兹。留台少人务,方驾递寻追。涉玩怀同赏,沾芳忆共持。迎宾南涧饮,载妓东城嬉。春郊绿亩秀,秋涧白云滋。名画披人物,良书讨滞疑。兴来光不惜,欢往迹如遗。岁晏罢行乐,层城间所思。夜魂灯处厌,朝发镜前衰。忽枉崔骃什,兼流韦孟词。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齐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终惭起予者,何足与言诗。
https://shici.929r.com/shici/1lq3P662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