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
从他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
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
从他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
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曾伯的作品,名为《水调歌头·辛丑送胡子安赴远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英雄事业的向往。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景象,江湖波涛汹涌,行走其中犹如步步惊心,如履薄冰,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所面临困境的担忧。
"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这两句则描写了一种荒凉幽深的自然景观,峡山峻立,周围环境更加显得冷清萧瑟,通过这样的意象强调了朋友远行的艰辛和孤寂。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并非为了虚名或微薄的利益,而是为了那些像班超一样有远大抱负和坚定意志的人物形象,作者对此有着深刻的记忆和难以忘怀的情感。
"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 这两句则表现了朋友携带着满腹经纶和胸中壮志,准备远行的决心。
"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从他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这几句诗人描述了友人的旅途,从吴地到楚国,再越过险峻的瞿塘,沿路听着燕子的鸣叫声,却无法挽留行人的脚步。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 在在可徜徉。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最后几句诗中,作者以广阔的芳草地带和自由自在的飞鸟形象表达了对朋友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将这份情谊和对英雄的敬仰保留在心中,与古人刘表、谈王等英雄人物相比,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深远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妙描绘和对友人的深切祝愿,以及对于英雄事业的无限向往,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跨越山水的情谊与理想。
送公归去来,悠悠返荷屋。
作社赴鸡豚,约伴同樵牧。
弭棹香水溪,采芝砚山麓。
谁积衮冕俦,依然抱黄犊。
道充轻禄位,天定归淳朴。
我将还故林,老去爱云木。
三十三山间,结庐卧空谷。
公能复来过,江皋路应熟。
念旧话前程,草堂夜同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