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深处隐,安一点、世尘无。
步翠麓幽寻,白云自在,流水萦纡。
携歌缓游细赏,倩何人、重写辋川图。
迟日香生草木,淡风声和琴书。安居。歌引巾车。
童放鹤、我知鱼。看静里闲中,醒来醉后,乐意偏殊。
桃源带春去远,有园林、如此更何如。
回首丹光满谷,恍然却是蓬壶。
万花深处隐,安一点、世尘无。
步翠麓幽寻,白云自在,流水萦纡。
携歌缓游细赏,倩何人、重写辋川图。
迟日香生草木,淡风声和琴书。安居。歌引巾车。
童放鹤、我知鱼。看静里闲中,醒来醉后,乐意偏殊。
桃源带春去远,有园林、如此更何如。
回首丹光满谷,恍然却是蓬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开篇“万花深处隐,安一点、世尘无”便设定了一个远离尘嚣、寂寞幽静的环境,让人感觉到一种超脱红尘的心境。
接着,“步翠麓幽寻,白云自在,流水萦纡”描写的是诗人在山中漫游的情景。翠麓指的是青翠的山峰,幽寻则是深入探访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而“白云自在”、“流水萦纡”则增添了一份悠然自得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携歌缓游细赏,倩何人、重写辋川图”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知己共享这美好时光,并且想要记录下这一切,就像古代画家描绘辊川风光一样。这里的“携歌”、“缓游细赏”都是对生活的一种享受和态度。
“迟日香生草木,淡风声和琴书”则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万物复苏,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而淡风更是为这宁静的环境增添了一份柔和与和谐。
“安居。歌引巾车。童放鹤、我知鱼。”这一部分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像童子牧鹤一样悠然自得,也许是因为他洞察世事,就像了解水中之鱼一样。
“看静里闲中,醒来醉后,乐意偏殊。”这里,“看静里”、“闲中”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醒来醉后”则是用酒来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放松,醒后依然能够保持一种超脱的乐趣。
“桃源带春去远,有园林、如此更何如。”这一句引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一种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在这首诗中,“桃源”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地方,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避风港。
最后,“回首丹光满谷,恍然却是蓬壶。”这里“丹光满谷”可能指的是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山谷之中,而“恍然却是蓬壶”则表达了一种突然醒悟的感觉,原来自己一直所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而平凡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生活状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