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雨声里,扬帆趁晓晴。
路经三笑寺,归向五羊城。
末世石交重,馀生瓦钵轻。
悲凉无限意,江月为谁明。
春尽雨声里,扬帆趁晓晴。
路经三笑寺,归向五羊城。
末世石交重,馀生瓦钵轻。
悲凉无限意,江月为谁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开罗浮山,与友人黄仙裳作别的情景,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感慨。
首句“春尽雨声里,扬帆趁晓晴”,春日已逝,雨声中,诗人趁着清晨的晴朗,准备启程,画面静谧而充满生机,预示着新的旅程即将开始。
“路经三笑寺,归向五羊城”两句,描述了诗人途经三笑寺,最终目的地是五羊城(即广州),暗示了此行的目的地,也透露出诗人对即将到达地方的期待与向往。
“末世石交重,馀生瓦钵轻”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珍视和对未来的淡泊态度。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石交(坚石般的友谊)显得尤为珍贵;而面对余生,诗人却以瓦钵(简陋之物)自喻,显示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态度。
最后,“悲凉无限意,江月为谁明”两句,诗人借江边明月,表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在离别的时刻,心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这种悲凉之情难以言表,仿佛连明月也无法照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人生、对未来的独特思考,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定力无涯不可称,未知何代坐禅僧。
默默山门宵闭月,荧荧石壁昼然灯。
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岩悬拄杖藤。
昔日舍身缘救鸽,今时出见有飞鹰。
隙月斜枕旁,讽咏夏贻什。
如今何时节,虫虺亦已蛰。
答迟礼涉傲,抱疾思加涩。
仆本胡为者,衔肩贡客集。
茫然九州内,譬如一锥立。
欺暗少此怀,自明曾沥泣。
量无趫勇士,诚欲戈矛戢。
原阁期跻攀,潭舫偶俱入。
深斋竹木合,毕夕风雨急。
俸利沐均分,价称烦嘘噏。
百篇见删罢,一命嗟未及。
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