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
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
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
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閒。
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
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
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
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
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閒。
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
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大夫在官场上的淡泊与超脱,以及其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生活情趣的享受。开篇“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表达了诗人在工作中即便是暂时放下笔墨,也依然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存在,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接着,“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则展示了诗人,即使是在外奔波于官务之时,也不忘带着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文学和饮酒相伴随。这里的“诗酒”不仅是生活上的享受,更象征着精神上的寄托。
“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写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与向往,“济源”指的是某个地方的水源,而“王屋”则可能是一处山名或建筑。通过这种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深厚情感。
“犹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閒”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时间的不满足,即便是短暂的十天旅程,也觉得离心仪之地过于仓促。而“明朝却归府,尘事如循环”则透露了一种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犹听瑶华曲,稍开风土颜”则是诗人在旅途中依然不忘其文学爱好,通过聆听“瑶华曲”来陶冶情操,同时也在观察和体验沿途的风土人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个人生活情趣的表达,展示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生活品质的态度。
橹声伊轧,影转云间树。试问扁舟在何许。
正溪堂波动,沙渚苹轻,渔翁醉,隔岸蓑衣对舞。
归来无一事,尊酒相逢,莫把光阴更虚度。
看歌云杳霭,香雾轻盈,银河转,笑浥芙蓉晓露。
纵西风、黄叶满庭秋,也不碍凝眸,乱山多处。
峭绝不可步,肩舆屡颠覆。
南北三十里,上下九回曲。
两畔沿古松,虬枝乱相续。
根迸石齿裂,叶密云气宿。
或一盖高张,或万蛇奔促。
或魑魅隐见,或虎豹踯躅。
纵无游子悲,遇此亦惨目。
鼠梯侧将崩,鸟径深更蹙。
吾道岂终穷,朅来意何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