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翁老可俱已仙,谁写石上青琅玕。
淇园萧条白日晚,渭水寂寞西风寒。
归来三径无人共,翡翠参差凉露重。
瀛海终期钓六鳌,缑山自拟栖三凤。
八月秋高夜向沉,长梢初拂生清阴。
千寻楚水三闾操,万里天山属国心。
洞庭冥冥波浪急,模糊爪甲蛟龙迹。
怅望天涯翠袖愁,一片湘云泪痕湿。
坡翁老可俱已仙,谁写石上青琅玕。
淇园萧条白日晚,渭水寂寞西风寒。
归来三径无人共,翡翠参差凉露重。
瀛海终期钓六鳌,缑山自拟栖三凤。
八月秋高夜向沉,长梢初拂生清阴。
千寻楚水三闾操,万里天山属国心。
洞庭冥冥波浪急,模糊爪甲蛟龙迹。
怅望天涯翠袖愁,一片湘云泪痕湿。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炳所作,名为《题赵文敏公墨竹为宋景濂学士赋》。诗中描绘了赵文敏公所绘之墨竹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与情感。
首句“坡翁老可俱已仙”,以苏轼(坡翁)的比喻,表达了对赵文敏公画艺高超的赞美,仿佛其画中的竹子已成仙。接着“谁写石上青琅玕”一句,点出竹子生长于岩石之上,绿意盎然,形象生动。
“淇园萧条白日晚,渭水寂寞西风寒”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竹林在淇园的萧瑟与渭水边的孤寂,通过时间的变化(白天转至傍晚)和季节的变换(西风),营造了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
“归来三径无人共,翡翠参差凉露重”进一步描绘了竹林的孤独与冷清,竹子在露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但同时也暗示了竹子的孤独。
“瀛海终期钓六鳌,缑山自拟栖三凤”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拔、高洁脱俗品质的赞美,同时寄托了诗人对自由、高远生活的向往。
“八月秋高夜向沉,长梢初拂生清阴”描绘了秋季夜晚竹梢轻轻拂过,带来清凉的阴影,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
“千寻楚水三闾操,万里天山属国心”两句,通过楚水与三闾操、天山与属国心的联系,进一步赞颂了竹子的坚韧与高洁,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
“洞庭冥冥波浪急,模糊爪甲蛟龙迹”描绘了洞庭湖波涛汹涌,竹子仿佛与蛟龙共舞,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神秘色彩。
“怅望天涯翠袖愁,一片湘云泪痕湿”最后两句,以诗人自己的情感投射,表达了对远方竹林的思念与忧愁,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墨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情感的抒发,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清风门外客移船,南郭衰翁但惘然。
未吐赤心无限事,重寻皓首几何年。
茶须饱饭吞甘溜,酒便空心注玉泉。
醉倒淮东郑云叟,吟哦声调入云烟。
县令醉时花满睫,县令卧时云满榻。
其时北面竹轩凉,雨声霎罢风飒飒。
美人争唱醒酒歌,湿透红绡声未匝。
玉容沃以沉香水,瑶槃冻屑珠玑杂。
魂梦适从何处来,帐中犹把浮云踏。
自说骑鸾向阆风,到时玉洞诸仙合。
只被桃花迷杀人,行顾瑶关忽双阖。
枕上犹能走笔吟,累累吐出珠千蛤。
压倒唐时白与元,两翁相顾如何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