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残连岫绿于螺,草际微凉入薜萝。
米汁数升浇佛尽,云根几片赚僧多。
秋高虎涧闻清啸,夜半牛衣见踏歌。
如此幽晖书未得,空劳物色惹鱼蓑。
雨残连岫绿于螺,草际微凉入薜萝。
米汁数升浇佛尽,云根几片赚僧多。
秋高虎涧闻清啸,夜半牛衣见踏歌。
如此幽晖书未得,空劳物色惹鱼蓑。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居所的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雨残连岫绿于螺”,以雨后山峦的翠绿比喻为螺壳,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雨后山色的清新与生机。接着“草际微凉入薜萝”,通过细微的凉意渗透到草丛和藤蔓之中,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凉爽。
“米汁数升浇佛尽”一句,可能是指用少量的米汁来供养佛像,体现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和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云根几片赚僧多”,则以云朵的轻盈与僧人的数量形成对比,暗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超脱。
“秋高虎涧闻清啸”描绘了深秋时节,山涧中传来虎的清啸,既有野性的力量,又带有一份孤独与自由。“夜半牛衣见踏歌”,则在夜晚,牛衣之上有人踏着歌声,营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和谐与安宁。
最后,“如此幽晖书未得,空劳物色惹鱼蓑”,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将这番美景完全记录下来,但心中已深深被这份幽美所触动,仿佛那鱼蓑(渔民穿的蓑衣)也沾染了这份自然的韵味。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淮海接风尘,胡乃似铁壁。
卧护有天人,十载藉福力。
重来人未老,愁绝事如昔。
苦战孤城危,痛哭天柱折。
梦游三山上,人伦浮海出。
突围志南征,吾欲重建极。
天弗鉴臣忠,冥冥堕丛棘。
先轸面如生,苌弘血化碧。
臣死谁复知,臣忠终不易。
一将更大事,嚼舌死骂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