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补史十忠诗·其七淮东制置使知扬州李公》
《补史十忠诗·其七淮东制置使知扬州李公》全文
宋 / 刘埙   形式: 古风

淮海接风尘,胡乃似铁壁。

卧护有天人,十载藉福力。

重来人未老,愁绝事如昔。

苦战孤城危,痛哭天柱折。

梦游三山上,人伦浮海出。

突围志南征,吾欲重建极。

天弗鉴臣忠,冥冥堕丛棘。

先轸面如生,苌弘血化碧。

臣死谁复知,臣忠终不易。

一将更大事,嚼舌死骂敌。

(0)
注释
淮海:地名,指淮河与大海之间的区域。
风尘:战争的烟尘。
胡:疑问副词,为什么。
铁壁:形容敌军防线坚固。
天人:指有超凡能力的人。
十载:十年。
藉:凭借,依靠。
南征:向南方进军。
极:最高点,此处指辉煌的顶峰。
冥冥:形容深沉或昏暗。
丛棘:比喻困难或困境。
先轸:春秋时期晋国将领。
苌弘:古代蜀国贤臣,死后血化为碧玉的典故。
嚼舌:形容激烈的言辞对抗。
翻译
淮海战役硝烟弥漫,敌军坚固如铁壁。
我曾守护一方,十年依靠福佑之力。
再次归来,人未老去,忧虑之事依旧。
孤城苦战,危机四伏,痛心天柱已断。
梦中游历三山,人间伦理似海潮涌现。
决心向南征战,我欲重建辉煌巅峰。
苍天不察臣之忠诚,陷入黑暗荆棘丛。
先轸面容栩栩如生,苌弘之血化为碧玉。
臣之死谁能知晓,忠诚之心永不改变。
一员大将,以死舌战,痛骂敌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与忠诚。开篇"淮海接风尘,胡乃似铁壁",通过对淮河与海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边塞之险峻和战争之激烈。"卧护有天人,十载藉福力"则透露出将军守护疆土多年的不屈意志和所获得的福佑。

诗中接着写道"重来人未老,愁绝事如昔"表达了将军对往日战绩的回忆与对当前局势的忧虑。"苦战孤城危,痛哭天柱折"则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军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接下来"梦游三山上,人伦浮海出",通过梦境和超脱现实的情形,表达了将军内心的不平与对理想世界的向往。"突围志南征,吾欲重建极"则展现了将军冲破困境、再次出征的决心。

诗的后半段"天弗鉴臣忠,冥冥堕丛棘"表达了对上天不明忠良之悲哀。"先轸面如生,苌弘血化碧"则是对将军忠诚与牺牲的高度赞美。

最后"臣死谁复知,臣忠终不易"和"一将更大事,嚼舌死骂敌",强烈地表达了将军即使身死也不会改变其忠诚之心,以及在临死前仍旧对敌人满怀仇恨的决绝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与忠诚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将军不屈不挠、至死方休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忠良之士命运的深切同情。

作者介绍

刘埙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甘州子·其四

露桃花里小楼深,持玉盏,听瑶琴。

醉归青琐入鸳衾,月色照衣襟。

山枕上,翠钿镇眉心。

(0)

题王使君片石

势似孤峰一片成,坐来疑有白云生。

主人莫怪殷勤看,远客长怀旧隐情。

(0)

瓜洲送朱万言

渡头风晚叶飞频,君去还吴我入秦。

双泪别家犹未断,不堪仍送故乡人。

(0)

题琅邪上方

东晋王家在此溪,南朝树色隔窗低。

碑沈字灭昔人远,谷鸟犹向寒花啼。

(0)

送柳宜城葬

鸣笳已逐春风咽,匹马犹依旧路嘶。

遥望柳家门外树,恐闻黄鸟向人啼。

(0)

登玉山诸峰偶至悟真寺

郭南云水佳,讼简野情发。

紫芝每相引,黄绶不能緤。

稍入石门幽,始知灵境绝。

冥搜未寸晷,仙径俄九折。

蟠木盖石梁,崩岸露云穴。

数峰拔昆崙,秀色与空澈。

玉气交晴虹,桂花留曙月。

半岩采珉者,一点如片雪。

真赏无前程,奇观宁暂辍。

更闻东林磬,可听不可说。

兴中寻觉化,寂尔诸象灭。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