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不劳生诟怒,祗足助酸辛。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不劳生诟怒,祗足助酸辛。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名为《蟆子三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虫豸(古时指的是一种小动物,现在通常指老鼠)的诗歌。诗中的每一句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这只虫豸的特性和行为。
"晦景权藏毒,明时敢噬人。" 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虫豸的狡猾与凶猛,它在暗处潜伏,对人类构成威胁。
"不劳生诟怒,祗足助酸辛。" 这里表达了虫豸不轻易显示自己的愤怒,但当它攻击时,却是全力以赴,带着强烈的仇恨。
"隼眦看无物,蛇躯庇有鳞。" 这两句描写了虫豸的外貌特征,它有着像蛇一样的身体和坚硬的鳞片,以及它那锐利的眼神仿佛在观察周围环境。
"天方刍狗我,甘与尔相亲。" 最后一句则表现出诗人对虫豸这种生灵的同情和理解,虽然它可能被视为不洁,但它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结构。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元稹在观察自然界中的独特眼光,也体现了他对生命多样性和平等性的深刻理解。
王谢遗踪玉籍仙,三年闲上鄂君船。
诗怀白阁僧吟苦,俸买青田鹤价偏。
行次野枫临远水,醉中衰菊卧凉烟。
芙蓉散尽西归去,唯有山阴九万笺。
小谢轻埃日日飞,城边江上阻春晖。
虽愁野岸花房冻,还得山家药笋肥。
双屐著频看齿折,败裘披苦见毛稀。
比邻钓叟无尘事,洒笠鸣蓑夜半归。
风清地古带前朝,遗事纷纷未寂寥。
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
云藏野寺分金刹,月在江楼倚玉箫。
不用怀归忘此景,吴王看即奉弓招。
胜华通子共悲辛,荒径今为旧宅邻。
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
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编在史臣。
闻道平生多爱石,至今犹泣洞庭人。